当前位置:首页 - 晚报专栏
问题究竟在谁身上? 【台州晚报心理专栏《情感ask》2011年11月06日】
作者:吴知力  发布时间:2011-11-29 11:54:52  阅览数:3038

吴知力老师:

  您好!

  我孩子今年读初一。我们通过家里一位在学校任教的亲属,帮孩子找了一个非常严厉的老师。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的孩子不喜欢被管得太严,第一天就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训了一通。孩子回到家里很郁闷,对老师有点怕又有点烦,对我说想转学。我当时情绪很激动,也没多想,就给亲属打电话说孩子怕老师,不敢去学校了。结果亲属把这些话当成笑话传出去。

  第二天孩子没去学校。第三天亲属没跟我商量就把老师领到家里来,教育我孩子。老师当时说得很好,孩子又上学了。结果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我的孩子说得无地自容,孩子再也不肯去了。

  从此,孩子成了笑话,在学校出了名。我很痛心。亲属们天天到我家来教育孩子,有时候说的话严重得伤害了他的心,他一天比一天沉默了。半个月后,我坚持把孩子转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希望换一个环境他会好起来。

  可是这一个学期过去了,他的情况一天比一天糟,他没了笑声也不跟我说话,放学回来就坐在电脑前,一直坐到半夜,我经常在半夜感觉到他在悄悄地哭。不让他玩电脑,他心情更恶劣,他玩时也不是像以前那样兴奋,他是在消磨时间,完全没有玩的兴致。

  他爸爸和亲属们都希望我们回家,再把他转回去。但是十三岁的孩子已经有尊严的慨念了,如果让他回去读书,他会不会在大家面前抬不起头来,会更加害了他?但是在这里也看不见他有好转的迹象,住宿条件也不好。

  他是个内向的孩子,心理很脆弱,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帮到他。是我害了他,孩子无法摆脱阴影,我非常害怕,这阴影会不会伴随他一生啊?我孩子还会好起来吗,怎样做才能让他好起来。麻烦你了。

  阿zhen

  阿zhen:

  您好!

  再小的孩子都需要、都希望得到尊重,不用说13岁的小伙子了。对你来说首要的事情不是如何修复你儿子的创伤,而是你要弄清楚这件事情为何会发展到现在这个状况,否则你可能仍然在糊里糊涂中继续做头痛医脚的事情、继续制造伤害。

  当你的孩子变得退缩和抑郁之后,你开始感到痛苦和后悔,但当你的孩子状态还好的时候,为何你却想给他更大的压力——你成功地通过小小的特权为他找到了一位“严厉”的老师,你想从你的孩子身上压榨出什么呢?更好的成绩?更多人的赞许?以便带给你更多的希望和体面?为什么你认为孩子必须要有一位严厉的老师来管教才行呢?是你已经发现他只要没有人管教和逼迫他就不愿学习吗,还是你自己内心认为一个正常的孩子在没有外界的巨大压力下是绝不可能对现在的学校课业有足够兴趣并且自发去完成的?

  令我惊讶的是,你愿意为了改善孩子的心理状态,选择离开你的长住地到陌生的地方去,却没有选择在孩子受到不公平的批评甚至羞辱之后找这位“严厉”的老师沟通和维护自己的孩子,你是怕伤了你亲戚和这位老师的面子吗?还是你根本不敢在他们面前主张自己的意见和权利,只知道用逃避来处理问题?你看到了吗,用逃避、回避来处理问题,也是你孩子面对压力时的行为模式。

  你把事情出现不好的局面归结于“没多想就给亲属打电话说孩子怕老师不敢去学校了”,你怪罪于整个过程中你唯一的一次试图来指出老师的不对。只不过当你想指出那位严厉的老师的做法不妥时,你仍然习惯性地选择了隐藏话中的锋芒,把主要责任推给了自己的儿子(你说“孩子怕老师不敢去了”,你的意思是你的儿子太脆弱才会发生这种状况的)。你是第一个对自己孩子不公的人,其实所有人对待你孩子的态度,都是你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的延伸。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有爱心和有责任心的老师,这里说的责任心是指把孩子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和施教的责任心,而不是把孩子当成学习工具来使唤的责任心。另外,严厉的老师有很多种,有的严厉是出于责任心,有的严厉是出于人格上的攻击性,还有的严厉可能仅仅是某位老师习惯于把他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压抑情绪迁怒到学生身上而已。你必须踏踏实实地与某位老师交谈、接触,你才有可能对其有所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地去选择。

  说到底,是现在的人们已经很难有自己的想法、也很难相信自己的原发感受了。总是盲从权威,希望用权威(有时候我们甚至愚蠢地认为只要是大多数人的看法就是权威的、就是正确的)的想法来替代自己的想法,认为认同权威或为数众多的他人的想法行事的风险就是最小的。这么想、这么做是比较简便,但是权威或别人是不会为你负责的。所有的苦果最后都是自己来吃。

  祝好。

  吴知力

收 藏】【打 印】【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