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稿版权归Paula Ellman和证道心理所有。仅限付费学员阅读。严禁外传,违者将被请出学习群且不退任何费用!
我也非常高兴能够欢迎大家,我也非常激动能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当我们跟一些特定的病人、来访者或者学生一起工作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这个关系中充满了痛苦和潜在的破坏性,我们有可能能意识到这样一个过程,也可能意识不到,但是这样的一种过程被我们称为施受虐的过程。
我之前在武汉曾经做过一些教学和培训的工作,在武汉的这个教学工作中,我理解到咱们中国的同道们可能是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的,比如说有学校的老师,服务对象是学生群体,还有些是学校的咨询师,面向的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或者大学生,还有些是咨询师,在私人从业或者在公立的机构服务,也有些是医生或者是基于医院工作的社工,但是我认为不管你在哪一种设置下工作,我们会意识到在与来访者的工作中存在这样一个潜在的破坏性过程,会阻碍我们为这些来访者提供帮助。只有我们意识到这样的一种施受虐过程,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去帮助这些来访者。
我呢也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在网上见面,这个可能是数码时代的利处,就是通过互联网我们有机会见到彼此,我希望在这个课里面不仅是我向你们分享我的想法、这么多年我形成的一些发现,我也希望能够听到你们讲一讲你们的想法,我希望这不仅是一种单方面的讲座。由我来介绍精神分析里面施受虐的概念,我更希望这是一个沟通交流的过程,我已经收到了一些同学们的提问,但是我也邀请大家,在这个讲课的过程中,如果大家产生了一些想法、问题,或者想对书里的某些章节想做一个反馈,或者更重要的,你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碰到什么挑战和困难,你自己的工作是什么样的,我希望大家能够提出来,我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去思考,去更好的理解施受虐这一个主题,更好的理解你们每一个人的工作。
下面呢我也想花几分钟时间来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位精神分析师,从事的是私人工作,是私人开业。我工作的地点是马里兰的洛克威尔,这是一个在华盛顿特区旁边的一个小镇,我已经工作有35年的时间了,所以我现在已经见了非常非常多的病人, 我是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培训分析师,也是当代弗洛伊德培训群体的培训分析师,所以说我培训了非常多的受训者,而且呢我也是一位博士生导师,带临床精神分析方向的博士,在这之外我对写作非常感兴趣,这些年也在各个不同的主题上有一些作品,比如说关于女性的发展,关于倾听,关于施受虐,关于女性遭受的暴力,还有如何与病人工作,揭露他们的潜意识,这些都是我写作的主题。
目前呢,我也是有了一个新的职位,就是在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女性委员会担任主任一职,我们这个女性委员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领域,其中一个就是学习、培训,还有举办和女性精神分析相关的会议,比如我正在筹划的,将在华盛顿特区召开的一个与对抗对女性暴力有关的会议,之前我们在武汉也办了一场中国精神分析协会配套的女性委员会大会,然后呢也非常成功,在那个会上面,我们讨论了女性的议题,讨论了暴力等等一些内容。随后明年三月我也会在印度和我的印度同行,办一个与女性相关的大会,主题呢是对抗暴力,所以说有人对参加印度精神分析大会感兴趣的话,可以联系我,获得更多的资料。
我现在讲一下我准备怎么安排我们讲座的时间,我希望大家都已经买了最新翻译成中文的这一本书,就是“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我会在每次课重新提取出每一章节的重要方面,就是再次向大家强调,同时呢也希望大家可以提前阅读,这样呢,大家先阅读一遍,在课上又重新回到那些重要的维度再思考一遍,之后呢我们留出一些时间,请大家提问题,我们再一起讨论和思考,这样呢我讲课的时间包括翻译大概是45分钟和一个小时,随后的时间我们都用来自由的讨论。
那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临床中的施受虐,它的意思指的就是移情和反移情,我们知道在潜意识中的性欲场景,无论是二元的还是三元的,意思就是两个人或者三个人,其中都包含了屈辱和征服的感觉,当这些力量被带到治疗当中,分析师对否定和攻击的情感反应,也就是分析师的反移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分析师可以识别出那些冲突和强迫性重复,并且把这些内容带到象征化的过程里面,这个所谓的象征化指的是我们可以用语言去表达,用言语的方式去表征这些东西,而不是直接就见诸行动。
所以说通过能识别出这些移情和反移情,我们就不会在治疗中被卡住,不会被负面的治疗性反应,还有这些破坏性的关系所影响,我们的治疗过程就可以扩展和加深,而这个就是我们在随后的几个月的时间里会讨论的主题。
我希望大家能够想象出这样的一个场景,在这个场景里面我们能体会到施虐与受虐的味道,想象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或者一个分析师和一个被分析者,在这个场景中也许还有第三个人,就是一个目击者、一个观察者,他们俩的关系看起来就像是一场争斗,一场权利之争,为了谁控制谁,谁摆布谁,谁赢谁遭罪谁屈服,或许那听起来就像是一场兴奋的暴力的做爱,痛苦和贬低是共生的必要成分,这带来了狂欢式的强烈的性欲接触,然后又恢复了分离的状态,无论它们互动的内容是什么,这一关系的特点就是一个人伤害另一人,甚至彼此轮流互相伤害,如果存在第三者的话,那么他可能会感到无助,被痛苦的过度刺激,他感到焦虑被无视,仿佛那两个翻云覆雨的人把他隔绝在外,甚至湮灭了他。在他们的链接中,这两个人无视和摧毁了界限。理解移情和反移情的关键在于我们要认识到每一个参与者的内部表征是什么,作为观察者的分析师、教师、治疗师或者咨询师,可能会觉得不堪重负,分析师的反思可能会被保存下来,不被压垮,这一个场景里面包含生的感觉和死的感觉,这点非常令人瞩目,这样的故事,我们可能已经听过很多了。
施受虐在剧场中是不断上演着的,在文学电影还有艺术中反复出现,这个可以说构成了我们共通的文化的一部分,也许它跟性欲和攻击性的深刻联系,以及它那千变万化的倒错行为,正是人们为它如此着迷的原因所在,在这里我会描述一个病人的情色活动的临床片段,他的性欲和攻击性紧密的交织在一起。
这是一个25岁的年轻男性,我和他已经工作了六年的时间了,在他早期的成长历史里面,他和他自己的母亲之间有非常严重的施虐与受虐问题。
这个妈妈呢强烈的控制着自己的儿子,把自己的儿子当成自己的一个所属物,完全占有自己的儿子,但是与此同时,这个妈妈又排斥着自己的儿子,把自己的儿子驱逐出去,不让自己的儿子接触自己的生活,所以可以想象,对这个小孩来讲,这是一个强烈的,让他焦虑的场景。
这个妈妈呢实际上是败坏了自己和儿子的关系的, 她会把儿子当做很重要的东西当做诱饵呈现在儿子面前,那么这一个孩子就会屈服,为了得到这些珍惜的东西,不得不服从母亲的控制,同时感觉非常焦虑害怕,生怕母亲会把这些东西再次从自己身边夺走。
他在学校里面有惊恐发作的问题,但是我不会进一步介绍这个病人的详细背景信息了,也许在这个学期的课程里面,我们会反复重新回到这个病人身上,但是在现在这个时刻,我就想带大家看一看,因为施受虐这个病人卡住没办法前进的那一部分。
这个病人呢对色情电影非常上瘾,他几乎每天都至少要看一次这样的色情电影,而且他对色情电影中的关系败坏情结非常上瘾,也就是一个人去诱惑、控制、掌控一个人,而另一个人就被屈服,只能接受,不得不服从,就是这样的一种色情影片最对他胃口,而且在他的幻想里面,他称之为带着恨狠狠的操,这指的是在幻想里面他会强奸另一个女人,但是与此同时,这个女人也在诱惑他,控制他,掌控他,他是顺从的服从的,不过他同时也是那个强奸者,把他的攻击性体现在了强奸的活动里。他从来没有把这种幻想付诸实践,但是他因为有这样的幻想,而且这样的幻想非常强烈,这让他非常苦恼。
我展示给大家这样一个小小的片段,这样的一个施受虐有可能会占领我们的幻想,会占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灵和幻想充满了施受虐的味道,带给我们很多的心灵的痛苦。
刚才这个案例是存在一个人身上的施受虐,随后听过我们一系列的课程,希望把课题扩展,希望可以看到人际互动中的施受虐,以及作为分析师我们怎样解决处理。首先说一说这本书的缘起,就是当我和我的同事们把最无望的个案拿出来时,我们发现了这些临床挑战中的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和某些特定的病人在一起时,我们会感觉麻木、无能、超载、内疚,我们感觉很不好意思,不想谈论这些病人,因为我们在心理已经感觉我们失败了,没有做到足够好的工作,当和这些病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感觉自己被锁死了,感觉分析已经停滞,不知道怎么样解脱,每个人都很绝望,是我们太过无能?还是病人没有办法被分析,当我们一起思考的时候,我们意识到那正是施虐和受虐正在发挥作用,通过一起的阅读和思考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移情和反移情是这类施受虐病人的游乐场,从之前收集的问题里面我也看到,有些同学比较关注移情和反移情的话题,那么我在这里面也想问下大家,就是对于移情和反移情的概念我是否还要做更多的解释,还是说大家目前已经比较清楚移情和反移情的概念了,如果需要进一步解释,请告诉翻译,如果不需要就继续讲座。
那么移情和反移情是这一类病人核心问题的游乐场,也就是他们内心的憎恨、渴望、蔑视、恐惧还有成瘾的刺激,还有他们贬低别人的自我,以及被贬低的自我,这些是移情,当我们向彼此暴露各自的反移情感受和幻想时,我们就获得了对病人移情的更广泛了解,我们对移情和反移情的探索,使我们的工作可以继续向前推进,而这个部分就是同辈督导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这使我们能够跟病人的心灵持续保持连接。
移情和反移情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反移情,反移情可以说是心理咨询工作特别是和这些施受虐病人工作的核心关键所在。首先讲一下移情,我们要知道不管什么性质的工作,比如说老师和学生,咨询师和来访者等等,其实人们在不同性质的工作里面都会有移情,就是一个人都会对别人产生移情,这个移情其实是我们与他人建立关联的一种方式,在这个移情的关系里面,其实带着一些我们自己是谁的一些核心信息,因为在移情里面包含的是我们发展中的最早期的那些模式和线索,也就是我们在幼年时期与父母、兄弟姐妹以及重要他人之间的交往模式,所以说在移情里面含有的是我是谁这样一个重要的自我认同,而在这个早年的关系里面,实际上包含有先天的基因的因素,也就是说当这个人出生的时候,他是一个很焦虑的宝宝,不容易被安抚,还是一个很安静的宝宝,很容易就睡着,还是别的什么。所以说出生的时候的先天气质其实也是属于先天自我认同的一部分的,但是这样的一些先天气质,被最早期的与重要他人的关系所塑造所影响,它们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移情。
那“我是谁”这样的一个移情模式里面,不仅包含一个人的个性特质,同时也包含着冲突的层面,就是心理冲突的这个矛盾也包含在“我是谁”这个移情里面,所以说我们的病人他们是谁就会在和我们的治疗关系中活现出来,病人会对治疗师有反应,他们会去思考治疗师这个人,去感受治疗师,而且他们的这些内在的冲突、内化了的客体关系也会在他们与治疗师的治疗互动中活现出来,而这样的一种移情的活现就是给这样的关系带来了一种压力,就是这样被建立起来的关系实际上是有一种特殊的精神意义的,而这个精神意义就在于帮助我们去理解他们的外在现实世界,外在的互动以及他们内在的成长历史,还有内在的心理表征。
而我们作为治疗师,去理解病人的移情的最关键的线索就是我们自己的反移情,指的就是我们内在的一种反应,所以说我们是在面对来访者移情的时候我们有了一些反应,这个呢就被称作是反移情。
我们对病人的反移情,它又收到“我又是谁”的影响,就是我作为治疗师,我自己早年的生活关系、我自己的冲突、痛苦还有创伤,这些也可能在我的反移情里面体验出来,但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对病人的反应和感受,其实更多的是来自我们自己的这个部分,而不是对病人的反应。
不过虽然我们有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对病人会有基于我们自己内心世界的反应,可是在这个反移情里面也必然包含来自病人移情那部分施加的压力。就是病人的移情会有一种压力,它会导致我们产生一些相应的感受、想法和反应,甚至有些时候病人的移情会诱导我们、迫使我们采取相应的行动、反应。
而我们作为治疗师,一个重大的挑战和任务,就是当我们感受到病人移情的压力的时候,并且因为有这样的压力,我们感觉自己不得不做出反应,做出行动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思考这个到底是什么,就是首先要思考的是这个部分是由于病人的移情带来的,还是说是由于我自己的历史导致的,产生了这样的特定的反应,而通常情况下是两种情况的混合,既有来自病人的也有来自自己历史的,所以说这也是我认为每一个治疗师都需要接受自我体验去做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需要对自己有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的认识到底是病人的材料诱发我们自己,因为自己的经历童年的历史而产生了这样的反应。
如果我们对自己能够有了这样的深度觉察和修通,那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这种反应当做工具,使我们自己和病人一起工作,我们可以使用我们的反移情反应来理解病人,比如说在治疗中我感到自己被贬低、被忽视,那么有可能就是病人的施虐在起作用,我感觉非常的无助,感觉被病人非常的瞧不起,然后呢因为我之前做了治疗和修通,我知道这种被贬低无助的感觉,和我自己的历史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我就能认识到这种需要贬低他人,需要无视他人的状态是来自病人的,这样的话我才可以继续去思考,病人为什么要让他人感到被贬低被无视,所以我们就使用自己的反移情,来澄清病人此时此刻使用的移情主要是什么,因为这个移情里面包含着他自己的核心认同,所以我就可以理解在这样一个工作关系里面,病人呈现出来的核心认同到底是什么样的。
刚才我介绍的这一个男性的案例,就是那个沉迷于色情片的男人,那么在治疗中前期主要报告的是他在自己生活里面的一些施虐受虐想法、那些幻想,但是在我们随后的课程里面,我们会探讨病人在面对治疗师的施虐性移情,也就是说在移情和反移情中的施受虐,我们需要意识到病人需要通过移情的作用,将这些施受虐的特质施加在治疗师的身上。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去关注移情和反移情中的施受虐的话,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觉察到那些在反移情中的施虐和受虐的性质,那我们可能就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就是说这个病人他没办法治疗,这个学生他就是失败,这个来访者我帮不到他,就是如果我们没办法觉察到这个关系中的施虐和受虐的话,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能看到这种破坏性的施受虐关系,在治疗关系中、在咨询室内也在上演着,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这个心理服务不会终止,还能继续做下去,在我们随后的课程还有章节里面,我们会从临床案例里面看到,这种施受虐的过程是怎么在治疗室内上演的。而且通过对反移情的觉察,对施受虐过程的工作,让这些之前觉得不可治疗的病人变成可以治疗的,我们可以为他提供一些帮助。
所以就是通过我们和我们自己的反移情保持一种深度的接触、探索和理解,我们才能理解病人的移情是什么,然后我们才能将这些理解化成治疗性的行动,推进这个治疗的过程,让病人从中受益。
一旦我们能够识别出我们内心的死寂,也就是反移情中体验到的施受虐,我们就能够找到意义,这些施受虐的特征实际上背后是有意义的,那么当我们找到意义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也就把他象征化了,所谓象征化就是能够用语言能够用意义去描述它,把这种生命的气息带给这种施受虐的特质。然后这种生命的气息就会回到分析师的心中,回到分析的过程中。
我希望刚才我对移情和反移情的介绍让大家对这两个概念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随后为了今天这场讲座,我也准备了一些弗洛伊德的早期一些文献,就是在弗洛伊德的这些早期文献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施虐、受虐和施受虐话题的一些最初的想法和概念,所以我也想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是希望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弗洛伊德这些早期文献里面的施受虐概念会对大家比较有帮助呢,还是说我们继续移情和反移情的讨论,如果说还没有讨论清楚,或者说回答大家的问题会更有帮助。
假设我们今天没有时间回答之前收集到的那些问题的话,那么我们也一定会在随后的讲座里找到时间回应那些问题,因为同学们提出的那些问题,不仅和这一章有关联,而且和整个施受虐的课程都是有关的,也就是说肯定会涉及到同学们的提问的。
我会把问题存到文档里面,这样我就知道那些问题回答了哪些没有回答。
那么弗洛伊德呢,我们真的是回到了最起点了,弗洛伊德在1905年的时候,在他的性学三篇里面提出了婴儿性心理发展的理论,还有提出了基本本能的概念,他说基本本能包含主动的本能还有被动的本能,从那个时候起精神分析师就开始探索各种形式的施受虐了,他在性学三篇里面探索了面向性欲对象出现的偏离,这个偏离指的就是,他认为正常的形式是男人对女人、女人对男人,而偏离指的就是男人对男人,或者女人对女人,或者说双性恋,性目标的倒错、偏转,还有对身体其他部分产生性欲,恋物癖、早期性欲的固着等等。
那么弗洛伊德在性学三篇里面,提到了能量的灌注这样一个观点,以下是我的引用“性倒错还有性欲的目标有两种形式,有主动的形式还有被动的形式,有力量去和窥阴癖相抗争,但是窥阴癖可能会占主导,并且可能会伴有厌恶的感觉,而这带来了羞耻感,施虐和受虐是所有形式中最常见最显著的,渴望在性欲的对象上施加痛苦,或者相反,这就是施虐或者受虐。也就是相应的主动或者被动的形式,强调痛苦带来的快感那一份残忍,同时也凸显屈辱或者征服带来的快感。”
弗洛伊德继续写到,“说道施虐很容易从常态中识别出它的根源,大部分男性的性欲都包含着攻击性的元素,这是一种征服的渴望,生理学上的特征似乎也体现了需要克服一些阻力才能征服性对象的特点,也就是说在求爱的这个过程之外,男人还有别的手段,施虐性与性本能的攻击性组成有关,但是施虐性变成了独立的被放大的特质,而且通过转置的作用,施虐性撺掇了领导地位。那么相对立的受虐呢,是通过遭受性欲对象施加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而获得满足感的一种形式。”
而且受虐这一个术语,意味着面对性生活和性对象的一种被动的态度,受虐也是一种倒错的形式,它似乎看起来和它的对立面施虐相比,离正常的性目标更远,而且人们或许会怀疑,受虐是否能被看成一种主体的独立存在的现象,或者它是来自施虐的一种激发性转化。
也就是说受虐通常呈现出来的形态,无外乎是施虐的一种延伸,即是将施虐转而施加在主体自己的身上,变成了受虐,而且在最初的时候,受虐里面的这样一种施虐的元素是原本准备施加在性欲对象身上的,对受虐的倒错的极端案例的临床分析也表明,相当数量上的因素,比如说阉割情结或者内疚感,是一种被结合了的、放大了的、固着的被动态度。
痛苦在这样的案例中占据主导的性质,因此这种痛苦就令厌恶感还有羞耻感也站在了痛苦的这一边,痛苦、厌恶感和羞耻感他们一起变成了力比多的对立面和力比多的阻碍。
但是呢在他写完性学三论的二十年之后,在1925年弗洛伊德写了另一篇文章,叫做“受虐的经济学问题”,在这里面他继续探索关于受虐这个主题以前没有讲清楚的一些问题,他写到“受虐的倾向存在于人类的本能生活中,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确实称得上是一个谜题,因为如果心理过程是被快乐原则所控制,那么首先的目的应该是避开不快乐的体验,并且追求快乐的体验,而受虐根本不可能发生。如果痛苦和不快乐不仅仅是一种警报,而他本身就是目的的话,那么快乐原则就会陷入瘫痪,这就好像我们心灵生活的监察员被灌了药而失去作用一样。”
弗洛伊德在靠后的时期把他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对生本能和死本能的阐述上面,在生本能和死本能的阐述里面他又回到了施受虐的主题上,因为在之前他采用快乐原则描述人的心灵世界的时候,在这个原则下施受虐是无解的,是没办法理解的,因为施受虐所追求的是不快乐是痛苦,而这些快乐原则还有生本能都追求的是让人变得更快乐,所以在理论上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后来弗洛伊德为解释施受虐追求痛苦会带来破坏的这些属性做了大量的理论工作。
弗洛伊德紧紧地抓住了他在生命后期提出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的概念,通过这个生死本能的概念去理解施虐和受虐的特质,他就是提出一个人首先呢是有死本能的,这个死本能会衍化成破坏本能,而这个施受虐追求痛苦追求破坏,实际上是被一种掌控本能的本能所驱动,就是这个死本能会衍化出破坏本能,也会衍化出掌控本能,而这样的一种掌控本能导致病人产生施受虐追求痛苦和破坏性的行为,并且把它带到治疗的过程中。也就是不管病人在治疗中变成施虐的那一方还是变成受虐的那一方,其实都是试图去重复他们过去的一些生活经历,并且通过重复这些经历来获得掌控感。
弗洛伊德也提到,施虐是会引发痛苦的,但是背后的动力是掌控过去,所以这里有施虐的动力也有掌控的本能,这个掌控感的源泉是死亡本能,但是在一个个体的内心世界里面,这种掌控感又会和性欲的兴奋产生关联,就是掌控感又会与性欲绑定在一起,这样的话掌控感本身也有了快乐的属性、愉悦的属性,这个也导致了施虐的特质会不停的持续重复下去,就是施虐掌控死亡本能通过这样一种内在动力获得了愉悦。
那么我们现在从理论的工作再回到临床的部分,我们去看看在临床实践中的施受虐,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会看到情欲性质的施受虐成分,包括羞辱、主导、屈从、融合或者强烈的唤起终极的高潮,而这些都体现为精神内部的冲突以及客体关系的表征。
那么在这种性欲性的施虐与受虐的关系中,性欲方面的情感也会和愿望、妥协、幻想形成关联,除了这种性欲性质的施受虐,还包括道德受虐、道德施虐这样的施受虐关系,弗洛伊德也告诉我们在每一个儿童的发展中,都能够找到施受虐的成分,但是另一些分析师却认为只有那些在儿童期遭受了成年人施加了性创伤的个体才会出现施受虐。
我们现在只剩下几分钟的时间了,最后我想提的是治疗师在面对施受虐病人的时候,这些施虐和受虐的属性会在治疗关系中体现出来,同时也会在病人的内心世界的幻想中体现出来,而这一切都会随着治疗过程的进展,在治疗中活现,而我们的工作就是把病人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治疗关系、治疗过程中呈现出的施受虐用语言的形式描述给我们的病人,而且我们需要认识到施虐和受虐它们是彼此嵌套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是受虐的时候,其实他心里面有一个施虐的意向,而当一个人是施虐的时候,在他的内心世界里面也有一个受虐的状态,是作为一个呼应的。
在随后的一系列讲座里面,我们会更加的深入到临床材料里面,并且把这些临床的过程和理论联系在一起,我们会从不同的流派去看去审视不同的案例。让大家对施受虐的主题能够有更好的了解,去理解施受虐的这种生与死的对抗。
非常感谢翻译,感谢吴老师的安排和组织,随后会带大家看第三章的内容,去更深入到临床材料里面。
点击下图即可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