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Janet创伤正式课文字稿
Janet创伤课程14文字稿
发布时间:2017-04-11 15:50:05  阅览数:1267

本文稿版权归Janet Bachant所有。仅限付费学员内部交流。严禁外传,违者将被请出学习群且不退任何费用

中文逐字稿整理:罗平莉      听译校对:张励

 

J: 我这里7点30分了,我们可以开始了吗?

J: 好的。今天我们打算花十分钟回答与上节课有关的问题或就回答几个问题,但不超过十分钟。因为今天我们将要讲青春期治疗的态度两个内容。我们首先从回答上周留下的问题开始

问:解离与情感隔离的区别

J:情感隔离可能会发展成为解离;但通常来讲,情感隔离也可能是非病理性的连接方式-----有些人在与别人做联接的时候,情感相对于其他人就是更为隔离,是更少些情感连接的,我认为这是他们本性如此。

但如果把情感隔离看作一个连续体的话,随着连续体上强度增加,到某个特定的点上,非常可能会变成解离。这个点,就是当这个人和自己内在的很多不同方面都失去了连接的时候(就会变成解离)。

好,还有问题吗?

问:医生做手术时,一般也是隔离了自己的情感吧?

J:对的,有时我们认为那种状态是专注,也就是集中注意力。

关于解离,我思考过很多,发现它有些很有意思的概念。我认为,当我们把解离当成是一个连续体去思考的时候,它既有健康的一面,也有病理性的一端,这本身是很有意思的。

 

好,还有别的问题吗?

问:上次课上说,医生做手术时是轻度的解离?

J: 是的。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是想要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某件事上面。但解离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它是自动发生的,几乎是意识不到的,也是没有灵活性的,这就变得有问题了。

好,也许可以再快速回答一个问题?

    问: 来访在讲创伤的时候总心口疼,说话吃力,断断续续,这算解离吗?

J: 是的,这很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要帮助来访者连接到他的心在发生什么,问他的心感觉到什么?他的心在说什么?问他的心疼起来身体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或者任何能被来访者用来联想他的体验的意义的问题,都是会有帮助的。

好,我现在要开始今天的讲课了。因为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两个内容,在与创伤工作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工作。其中一个内容,我们将会谈到与青少年(青春期)的工作,和理解青春期发展的重要性。

关于青春期,有非常多这方面的课程,我们很有必要对此做一些提纲式的串讲。今天我们还会讲到“治疗的态度”,在与创伤工作时,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好,让我们开始吧。我前面曾经说过,青春期是一个“未完成的旅程”。因为青春期是一个“转换”的时期----从童年期转换到成年期,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部分的变化。

在身体的变化方面,有青春发育期的萌发,有身体发育的停滞,有身高的变化、体重的变化,肌肉的变化,还有面部特征的变化,以及性器官的变化。

青春发育期的萌发,指的是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孩子们还没有进入青春发育期,但是身体已经开始产生变化。

青春期和青春期发育期的区别:在西方,在美国,我们认为青春期一般指的是13岁到20岁这个区间,在此期间,有的孩子13或者14岁就进入了青春发育期,而有的孩子到15或者16岁才进入青春发育期。身体的变化每个人都会不一样,但他们都是处在青春期。青春发育期指的是身体开始发生变化的阶段,而青春期是指13岁到20岁这段时期。

【听译者注:现场翻译告诉老师,Adolescent 和 Puberty 在中文里都是说青春期(确实是这样的),所以产生了一些翻译上的困惑,跟老师进行了澄清,因此老师专门对此进行了解释,很佩服现场翻译敏感细致的专业水平和认真求证的专业态度。在此文中本人为了更好地区分二者,斟酌后采用了不同的中文词,Adolescent仍然用“青春期”,而puberty用“青春发育期”】

人们进入青春发育期的时间非常不同,这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有些人进入青春发育期非常晚,这样的孩子就可能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

而身体的变化和心理变化是交互进行的,心理的变化包括大脑结构和组织的变化、抽象思考能力的增加、逻辑推理能力的增加,心理的变化还包括情感的发展和组织,也包括对已建立的秩序开始产生质疑的兴趣。

在此想强调一下,除了这些心理上的变化之外,虽然我们认为青春期在20岁就算结束了,但大脑的变化还会持续,会持续到20多岁。在20多岁之前,大脑的心理功能发展不会停止,包括大脑的计划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都还会持续发展。

因此,即使当一个人在18岁到21岁的时候,在法律上被认为是一个成年人了,但他的大脑的发育在那时其实还没有全部完成。

所以,青春期是个非常重要的时机,能够巩固心理动力模式、发展出一个心理结构框架,应用于今后的成年生活。

心理动力模式,指的是一个与自己和与他人产生连接的模式。

而当我们和青春期的来访者进行工作的时候,了解个案的家庭历史对于做治疗工作是非常关键的。

青春期的孩子会把童年期发展出来的心理结构带到现在这段未完成的旅程中来,带到向成年发展的这段旅程中来。

这个阶段的神经回路中不太经常被激活的神经元,会被弃用,因为青春期也是一个重要的神经元修剪期,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重建持久的心理结构。

(问,青春期的个案的家庭历史是指什么?)了解青春期的个案的家庭历史,我们前面讲过,是指我们想要知道,在青春期的孩子的生命中经历过的重大事情。在他们的童年期,曾经发生过什么?是否有过离婚?是否有过创伤?在他的孩童时代是否发生过重要的事件,使他们发展出了某种与他人连接的方式,发展出了某种恐惧或者愿望?在我们与青春期孩子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这些。

了解这个人的历史,要了解他和谁比较亲近?和谁发生过冲突?了解他们对于自己成长的是什么感觉?这些对于理解青春期孩子来说,都是最基本的。对理解成人来说,也是一样的。

青春期的孩子要面对很多挑战,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阶段。

青春期面临的重大挑战包括身体和性上的成熟、身体的重大变化、各种认知的爆发,在这个阶段有很多大脑神经元的发展和修剪。社交的发展也会是一个挑战。还有依恋的发展问题,我想要跟谁连接?我要加入这个团体,还是加入那个团体?还有一种挑战,是青少年是否有看到自己归属于哪里的能力,以及青少年质疑现有的秩序的能力------即,对我来说,这种秩序是对的还是错的?

Ava Siegler 是美国纽约的一位非常著名的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师,他描述了青春期的旅程中的五个重要的发展性任务。

第一个任务,旧有的纽带分离

第二个任务,是创造出新的依恋

第三个任务,是建立成熟的性认同与成熟的性生活

第四个任务是,构建新的想法和新的理想。

第五个任务是,巩固性格的形成

我们将在接下来花些时间对每一项任务做更多的讲解。

第一个任务,与旧有的纽带分离

在这个任务中,正在做的部分,就是一个青春期的人要与他或她自己以前作为一个孩子而存在的位置拉开距离。

西方文化和西格尔本人在描述中都认为,这就表示,当父母不在的时候,这个人开始有能力,去走他或她自己的路。

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在与他人关系当中的自我”,这对西方文化中的理解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补充。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青春期任务的变化是一个人与自己曾作为一个孩子的位置的纽带进行分离,而不是与父母的连接纽带进行分离。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对于这个时期的任务,要发展出他自己的自主性,建立他的自我力量感,这对于青春期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创造新的依恋是第二个发展性任务

我首先要讲的一点,新的依恋总是在旧的依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青春期这个任务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他要把自己对原初爱的客体------父母------的依恋,转向家庭成员圈子之外的他人。

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和他人保持联接的时候,同时要保持对自我的感觉。

在此我们看到一个内在层面的依恋任务,青春期的孩子既需要学习如何与自己连接,也需要学习和他人连接,而在与他人连接的时候,同时还要保持和自己的连接。

在青春期早期的时候,青少年通常会被一个与父母不一样的人所吸引,这样的人的出现,能够帮助青少年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我们通常看到有发型、或者纹身跟父母非常不一样的人,这些其实是能够帮助他们与父母分离。

和父母的分离,无论从心理层面还是身体层面都是非常难做到的。例如孩子上大学或离家去其他地方工作,都是充满情感的困难时刻。有时候他们会使用愤怒的情绪,他们需要用向父母发火的方式,帮助自己与父母拉开心理距离,找到他们自己。

青春期第三个任务,是要建立成熟的性生活

在前青春期,例如10至12岁时期,与其他同性别的人往往有很强的联接,在进入到青春期的性发展之前,这是安全的位置。

到了青春期的中期和晚期,由于荷尔蒙的变化,性开始在青少年的思维和情感中有越来越多的影响,青少年在对性的选择和决定上,开始做一些决定。

性认同与性别认同不一样,性别认同在很小的时候就确立了,性认同是个非常复杂的心理发展过程,要经过很多年的不断发展,往往青春期结束了,性认同的过程还没有结束。

性认同的发展过程很长,往往要经过很多年,并且涉及很多因素,例如一个人要发现自己对什么样的性别感到兴奋?要发现自己对什么性客体感兴趣,是对男人还是女人感兴趣?这个过程的发展需要很多年。而性别的感觉则是判断一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通常在很小的时候就确立了。

第四个任务,构建新的想法和新的理想

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人为了成为他自己、成为独特个体而做的努力,会带来一些与家庭或所在文化的冲突。

对家庭的理想的反叛,或更甚,对传统习俗的反叛,往往是青少年要找到和巩固自己独特的身份认同的过程的一部分。

青少年对自己想法的不断进行审视和修改,在很多层面上也会引发对现有的秩序进行质疑的冲动。

对这个时期的反叛的特质,每个家庭的容忍度是不一样的。

第五个任务是,巩固性格的形成。这是青春期最为首要的任务

首先要理解,性格的发展是来源于他们在家庭中所习得的“功课”,即被父母有意识地教导的东西,以及被父母无意识渗透的东西。

要具有独立的功能,就先需要内化家庭的价值观。青少年是需要把在他们家庭中所学的“功课”进行内化的。

每一个人的独特的性格发展过程,都是基于青少年个体的身体、心理和社交方面的体验而形成的。

我想要在此强调和提出,和青少年工作的两个主要的挑战:

第一,在和青少年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抵御自己想要为青少年修正问题的冲动。

第二,要帮助青少年对自己的各种需求、愿望、恐惧和欲望发展出更好的理解,同时帮助他在社会活动当中,去体验和实现自己作为成人的感觉

例如,当你想要修复他们的问题,告诉他们怎么做才能把他们的问题做好,你的态度就会跟他们的父母一样,你就是在把青少年婴幼儿化,你发出的信息就是他们没有办法照顾他们自己。而且,这样做其实也不会有效果。

相反的,我们要帮助青少年自己去产生他们自己的答案

我们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要向青少年解释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看到他们为了应对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所做的适应性的挣扎和努力。

 问:我们需要帮青少年实现现实中的成人体验,关于这点老师能不能举个例子

J: 青少年带着内化了的父母的想法、愿望和欲望而来,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跟他们自己的愿望和欲望连接,要为了他们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家里父母都是医生,他们可能会希望和想要青少年也当医生,继承这个家庭的传统,但也许这个孩子有些不一样的更深的渴望,他也许想成为老师、商人或摄影师,要去找到和看到自己更深层的个人内在愿望和期待是什么,同时又要和家庭的传统保持连接,那么这对这个青少年来说就是一个困难的事情。

问:老师刚提到治疗目标是解释青少年有哪些内在的适应性的挣扎和努力,这样做的目的是?

J: 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理解---我用的是“解释”---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要帮助这些青少年理解,他们内心认为自己是谁?我们要帮助他们看到,他们没有成为、或者是他们正在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就是内心世界。但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作为一个处在与他人的联系当中的人的挣扎,他们也正在努力去调适他自己在他人的世界中的位置。

我们要帮助青少年做到和自己有连接、同时又与有他人的世界有连接。

问: 青少年特别自恋,恐惧上学、恐惧与人交往该如何处理?

 J: 这是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我没法泛泛地回答。我能说的是,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被认为是自恋程度是更强一些的。因为他们不得不思考,要知道他们自己是谁,要成为谁。但是一般来说,如果这种自恋不是病态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但对于具体的问题,例如不想上学,就需要做更多的心理上的深层探索。在这个人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他们是否觉得在学校里无法获得成功?他们是否觉得自己正在反叛父母?不了解具体情况,就很难说是不是病理性的,也很难说我们可以怎样做。

问:治疗师是帮助来访者听从自己的愿望,不去学医,而去做商人或画家吗?

J : 我想,治疗师的工作,是帮助病人看到他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治疗师的工作不应该是告诉他:你应该做个商人,不要做医生------这必须要留给来访者来决定。因为只有来访者才会知道在他脑海中所有正在运作的动力,治疗师不可能知道来访者脑海中的所有动力。治疗师是真的不可能有这些答案。

好,现在我们来讲如何发展出治疗的态度这个部分。

各种各样的职业都有工作的工具,例如外科医生有手术刀,教师有书籍和研究,科学家有显微镜,而我们有的,是我们的心智。

Otto Eascoward(音)发展出了“分析性的工具(analysis instrument)”这个词,作为我们在心理分析中所使用的工具。

他讲的分析性的工具,指的是分析性的态度,它会从治疗师和来访者初次接触的时刻起,就有力地影响治疗的结果。

这些态度是通过右脑对右脑进行交流 ,也是通过无意识与来访者交流。

审视这些态度,会帮助我们得到最佳的分析性的工具。

这些治疗的态度取决于治疗师的发展水平、取决于治疗师所受到的培训,也取决于治疗师的气质。

有些态度是我们相对比较容易获得的,有些态度我们需要花力气工作才可以获得,还有些态度是要非常积极地去努力才能获得的。

以下概述的治疗态度是一些必不可少的能力,能够使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建立起个性化而专业的牢固的治疗关系。

我个人认为,个性化而专业是非常重要的,这意味着我们要去思考,如何在治疗关系中做到个性化而专业的状态。

在我们工作时,我们既要做到可亲近的个性化,即保持自己的个性,而且是可亲近的,同时又我们要做到专业化,是有边界的。

这些态度不应被当成我们一定要达到的目标,我们必须要承认,某些态度是我们正在做的,也将会做得更好,而对某些态度则没做得那么好。这里对对治疗态度的一些列举,只是作为一系列理想状态的呈现,我们应该为之努力,但又应该知道它们不会完全被实现。

当你在思考和培养这些态度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自己也要仁慈一些。

第一个态度,我认为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尊重的态度。

这样一个尊重的态度是源自于你内在的体验,同时从意识层面也理解到来访者---------只有来访者才能穿着他自己的鞋走路(译注:即,只有来访者才最了解自己)。

你没有来访者的生理结构,没有来访者的历史,也没有经历来访者内在心理过程。

即使这个来访者一周来见你五、六、七次,你也不能完全了解这个人的头脑中的所有的动力。

所以尊重包含着觉察---------你不可能修复来访者。

尊重,意味着你坚信,并且有足够的理解,最深的疗愈是来自来访者自己,也来自于来访者与我们的关系。

尊重,还包含着觉察:当你给来访者建议,会激起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动力,而不会让来访者的行为像个成年人。

第二个治疗态度,是不带评判

来访者找到我们,是带着问题来的,这些问题是关于他们的性、他们的攻击冲动、他们和其他人的联接能力、他们的情感世界、他们童年时期的创伤、他们的内疚和羞耻、超出他们控制的行为等等

和每一个人工作时,不带评判的态度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允许来访者呈现他们自己。

而如果谴责来访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即使这种谴责没有表达出来,也会伤害来访者的发展,也会伤害你们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可能性。

这对我们很可能比较困难,尤其是当这个来访表现出攻击性,甚至伤害到别人的时候。但如果这时我们把责备的态度换成好奇、关心和感兴趣的态度,会更有帮助。

下一个我要强调的态度是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你要有兴趣去听来访者说出来的部分,也有兴趣去听,没有被来访者说出来的部分。

开发性还包含着一个意愿,即超越我们的期待的意愿,也就是不要去期待来访者应该怎样做,不要去期待会发生什么。

开放性还包含着警觉,对来自我们内在的冲动的警觉,觉察到治疗师想要把探究、把检验、把探索关闭的冲动,想要去关掉来访者的冲动。

开放性还意味着-----与障碍正面相遇时,带着好奇心。

开放性还包含着这样的知识-------任何的理解都必然仅仅是部分的理解

下一个态度是真诚

真诚比较直白,就是一种能力,你能够真正成为自己,真正做自己,真正接受自己,能够保持个性化的专业状态。

下一个职业的态度就不是那么简单或直白,那就是共情(神入)的态度

共情是指一种能够理解并且在情感上和另外一个人产生联结的能力。

共情有着生理、心理、社会的根源,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比其他人更有共情的能力。

共情能力并不仅仅来自于生理性的或生物性的因素,同时也来自于个人非常早期的与孩子的照顾之间的互动关系。

我们发展出来的第一个语言,并不是词语的语言,而是非词语的沟通和交流------声音、语调、目光的接触、皮肤的碰触,还有身体姿态的沟通。

和情感体验的联接,以及由此逐渐发展出来的管理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会让孩子和治疗师能够和别人共情。

照顾者在一个婴儿阶段所能提供的情感,似乎是推动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最核心因素。

治疗性的互动,其实意味着治疗师和来访之间,为了达到协调,会互相阅读语言之间和语言之下的意思。

在治疗中的共情性的连接体验,或失去连接的体验,都会激起来访者早期的情感联接中的问题。

但是,不要把共情与过度认同混淆,当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治疗师就是过度认同来访者的体验,这就不是共情,而是融合,是过度认同

接下来的一个需要发展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好奇的态度

好奇的态度,就是有想要去了解任何事情和了解每样事情的欲望。

在治疗中,好奇的态度,就是要理解到这一点:来访者带到治疗室当中的任何体验细节,都承载着、代表着来访者各种最深的愿望和恐惧。

如果来访者在治疗室里面谈起任何事情,有时即使听起来是非常的无关紧要的话,都是重要的。例如,来访者谈到,外面的天气糟透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代表着来访者内心的体验。

好奇的态度,意味着有兴趣去了解事情是怎样配合到一起的,也意味想要去理解,除了内容之外的感受和意义是如何相关连的。

好奇的态度,意味着想要去理解、有兴趣去理解,来访者如何呈现,以及在被呈现的表层所掩盖着的不同层级的内容。

我认为,好奇的态度是个非常核心的治疗态度。

下一个态度,可能更像一个信仰,即相信一个人的过往对他现在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影响着他当下的各种愿望、恐惧、需要、幻想、想法和行为。

童年早期的各种关系、各种创伤和依恋关系都会构成我们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体验,构成着我们的心智。

再说明一点,认为当下是受过去的影响的这种信仰,是动力性心理治疗的典型定义特征。

我们还有三个治疗态度没讲,但是我打算在这里只讲一个,留些时间来提问。下一个治疗的态度,是经常说到的-----我不知道在其他的怎么做心理治疗的这类书里有没有提到过,但我认为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永存希望的态度

这样的态度是来自个人的知识,也来自于个人的情感体验,知道和感觉到存在一种要有连接、要让万物相连、要让自己成长的动力,同时也深信,治疗会滋养这样种动力的过程。

动力性心理治疗的方式,要求治疗师即使是在绝望的迷雾中,仍然能够辨识出来访者的成长微光。

还有两个治疗态度:勇气、去接受局限性的能力,这两个态度这次先不讲了,留到下次课来讲。

让我们来回答组员的问题。

问:对真实内疚和幻想内疚的处理原则

    J:内疚是很复杂的现象和也是很复杂的体验,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对待内疚,可以用到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些治疗的态度,来帮助来访者探索他们对内疚的黏连。

我们可以先从能够共情来访者的内疚开始,但接着往前走,要对那个内疚保持好奇的态度,例如,什么时候第一次体验到内疚的感觉,例如,在他的个人历史的早期的家庭生活中,内疚曾经是怎么呈现出来的。

我们要了解来访者所特有的内疚的各种细节是什么。

因为这些特有的细节,会给我们带来有很多联想,这些联想对于理解来访者对内疚的黏连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时候会发生这种情况:来访者近期产生的内疚感,把早期的内疚感覆盖掉了。

很多情况下,内疚是来访者惩罚自己的一种方式,惩罚他们在儿童时期所做的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情实际上是他们作为孩子没有办法控制的。

因此,能够观察到内疚中的自我惩罚的动机是什么,就很重要了。

好的,关于治疗态度,还有其他问题吗?

 

问:共情(同理)中提到如果和來訪者有過度的認同,界線就會變模糊,融合非共情,此部分能否說詳細些?

通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当我督导新手治疗师的时候,他们会谈到被陷在来访者的两难境地里了,自己实际上变成来访者了,变得非常无助,觉得帮不了来访者,也无法清楚地看到来发者正在发生什么,因为实际上他们变成了来访者本身。

例如,来访者曾受过躯体的虐待,过度认同了来访者的治疗师,会跟来访者融合,治疗师就无法看到希望,无法看到虐待的下面可能是什么,就也会和来访者一样陷入到无助的境况里。

如果跟来访者没有情感的连接,我们没有办法做治疗。但是,如果我们连续体来比喻-----我喜欢用连续体的概念------情感连接也是一个连续体,我们也不能越过某个点,不能越过边界,我们不能走得太远,走到和来访者进入情感的融合状态(这也无法做治疗的)。

要找到情感连接的最甜蜜的那个点,就像在网球场上最漂亮地击到球的那个点。找到情感连接最甜蜜的那个点,既不是太近也不是太远,是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发展的技能,对此,我们需要耐心。

好了,今天就将到这里。

大家如果对这个课还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把问题留下来,我们下节课开始时再讨论。

---结束。

收 藏】【打 印】【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