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Janet创伤正式课文字稿
Janet创伤课程09文字稿
发布时间:2017-04-11 15:45:58  阅览数:2163

本文稿版权归Janet Bachant所有。仅限付费学员内部交流。严禁外传,违者将被请出学习群且不退任何费用

中文逐字稿整理:罗平莉     听译校对:陈敏

 

大家晚上好!欢迎参加关于创伤和成长的课程。今天是第九讲。我们讲复合的成长型创伤。主题是情感虐待和躯体虐待。

我们在上一节讲了情感忽视。情感忽视是多重的、持续发生的、对孩子成长不利的行为。我们也讲到相对于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往往更不为孩子所知晓。孩子受到躯体虐待时通常是知道的,但当他们受到情感虐待时他们常常是不知道的。我们也识别出几种情形的情感忽视,比如,我们谈到父母在孩子心理还没有发育到可以独处时就让孩子独处。我们谈到父母对孩子的情感需要不做反应,没有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谈到,也许我们谈得不多,但我认为把对孩子的受教育要求和如何表现置于孩子对情感的需要之上,也是情感忽视的表现形式。我们谈到父母对孩子不明示的要求,即要求孩子与自我隔离而和父母的愿望保持一致,也可以被称为情感忽视。我们也谈到另外一些情境,比如父母因病死亡、遗弃孩子、离婚、对孩子提出学习上的要求等情形导致的情感忽视。最后,我们提到年龄是一个重要变量,孩子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受到情感忽视和虐待的伤害。

我们今天讲情感虐待和躯体虐待。我们把性虐待放到下一节课讲。

7:54虐待可以是情感虐待(有时也叫心理虐待),也可以是躯体虐待,还可以是性虐待。我们要记住,临床工作者常常能在来访者身上同时看到这三种连结方式,因为这些虐待都是使用权力或体力去控制或者恐吓被虐待者。情感虐待可能是最普遍的虐待类型。它涉及使用骂人、过度批评、情感勒索,用愧疚感、情感撤回或其它方式,甚至还会用沉默的方式来控制孩子。人们往往意识不到沉默也可能成为情感虐待。对于很需要情感接触和回应的孩子,父母或照顾者不再付出爱和不再与孩子的情感连结,对孩子而言就是灾难性的。另一种情感虐待形式是批评孩子,偶尔的批评是很多父母都会做的事,这可能是必要的,但不断批评孩子的长相、穿衣打扮、学业表现或者社交能力,就是情感虐待了。不断地把孩子和父母钦佩的人或憎恨的人做负面的比较,也是情感的虐待。比如,你为什么就不能像强尼一样在学校有良好的表现呢?或者告诉孩子他就像他的爸爸,或者妈妈,或者阿姨,或者叔叔或者邻居一样让人讨厌。负面比较告诉孩子的是:对父母而言,他是没有价值的。

多重的、长期的、持续的、对孩子成长不利的连结方式,也可以被定义成情感虐待。它们具有以特征:一是通过权力制造恐惧或者通过恐吓来控制孩子;二是威胁自伤,或者威胁伤害伴侣、孩子、朋友。三是伤害宠物或毁坏别人的财产;四是强迫对方自我孤立(与外界隔绝);五是拒绝、贬低、霸凌、剥削性行为;六是拒绝做出情感回应。

上周我谈到一个叫爱德娜的个案。她爸爸有施虐行为,并且可能是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他经常半夜把孩子们叫醒,说因为他们行为不良,所以第二天早上他们醒来时爸爸将离家出走。我的来访者不知道她第二天醒来时,自己已经被抛弃了,还是会看见爸爸像他曾经威胁过的那样在起居室悬梁自尽了。即使情况稍好时,孩子们也生活在爸爸嘲笑、霸凌和拒绝的恐惧中。他们被迫看着爸爸因为一点小事而摔盘子,比如地板上有糖的小粒结晶;或者孩子出去玩想在朋友家过夜。爸爸通过制造恐惧、恐吓和威胁与孩子们建立联连的方式,对爱德娜的心理成长产生了巨大影响。跟家里的狗一样,爱德娜学会了把自己藏起来,以躲避爸爸的虐待。但她躲避掉的,不仅仅是爸爸这个人,她同时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向自己、爸爸和其他家庭成员隐藏了起来。以隐藏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感受的方式来应对爸爸的虐待,是她从小就学会的并且长期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地,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危险之间产生了连结。她只有像鹦鹉学舌一样的与她父母的需要和信念保持一致时才感觉自己是安全的。我们看到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爸爸的虐待,爱德娜发展出了与自己和与他人连结的方式,这与她觉得和自己的情感连结很危险以及世界是危险的有关。

我现在想问问大家能否举出一些情感忽视的例子。

学员:威胁。

J:是的。威胁孩子肯定可以是情感虐待,因为孩子并不真的能理解什么是威胁。当然不同年龄的孩子,反应也不同,但孩子们通常会相信父母的话。有没有中国的父母通常怎样威胁孩子的例子?

学员:你不乖我就不喜欢你了。

J:是的。这是威胁撤回爱的情感虐待,对孩子而言是非常强有力的威胁。孩子需要感觉到即使自己做错事了或者有不良行为,也只是需要改正而已,父母依然会爱他们。他们不应该感觉到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否则父母就不爱他们了。所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行为问题,作为父母,需要教育和引导孩子如何改变行为,如何做一个更文明的人。如果父母威胁孩子说除非你按我说的去做,否则我把给你的爱撤回,父母就是在教会孩子相信爱和连结是非常脆弱的。这会使孩子们感觉不安全。

还有其他的例子吗?

学员:不听话的话,把你一个人关在黑屋子里。不听话就不给你做饭了。不听话就不管你了。学习不好,妈妈不喜欢你了。不听话我就把你送人。

J:“不听话我就把你送人”,这话太糟糕了。父母不光不喜欢孩子,还要把孩子送人。“把你送人”这句话是有问题的。首先,“送人”很可能不会真的发生。当父母告诉孩子自己会去做根本不会真的去做的事时,父母实际上是在撒谎,这使得孩子更不容易分清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告诉孩子“你不听我的我就把你送人”,对孩子而言在情感层面是毁灭性的。即使是关小黑屋也还是在家里,但如果孩子不听话就要把孩子送给陌生人,这就破坏了孩子对人的信任,而信任是人际连结的基础。因为孩子对父母非常依赖,也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还没成熟,他们会相信父母说到的一定会做到。如果孩子相信父母如此不在乎他们,以至于可以把他们送人,他们的情感就受到了虐待,而这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员:不许哭。目睹兄弟姐妹被家暴,被吓哭了,但无人安抚。

J:目睹暴力本身肯定是情感虐待,但是,没有意识到目睹暴力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吓人的和扰乱心智的事情,并且不安抚孩子,是令人不安的事,也是虐待行为。现在我想回到刚才一位学员说的“不许哭“的问题。这是情感虐待,因为这是告诉孩子他可能没有情感而他实际是有情感的。实际上这是给孩子发出解离的指令。

还有其他例子吗?

学员:很多孩子小时候被逼着学弹钢琴。

J:这属于指导孩子去做……我不知道怎么表述好,因为有时候父母确实需要强迫孩子去学习他没有兴趣的事,这是成为文明人的一部分,但父母有时候会越界。对孩子来说,参加自己没兴趣的活动,意味着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尊重,这也可能发展成为情感虐待。这不是必然的,但却是可能的。什么样的行为符合情感虐待的标准,要看这种行为是否具有多重性,是否持续地反复发生。我们要看父母要教孩子的是什么,比如强迫孩子学钢琴或者其他活动,父母教孩子的是:不要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然而,我们的创造性、幸福感和与世界连结的好的方式,恰恰来自我们内在的声音。理想情况是,父母能够平衡这两个方面。一方面,让孩子听话,同时负责教育和引导孩子做一个文明人。另一方面,支持孩子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孩子可能喜欢艺术而不是弹钢琴,也许他们喜欢体育或其他活动。内在声音才能帮助孩子与世界连结,让自己成长。

学员:中国的重男轻女现象,算不算情感忽视?

J:我会认为是的。重男轻女思想认为女性不如男性有价值。根据我和很多中国人工作的经历得知,重男轻女思想对人的影响很大,这种想法本身就会造成情感虐待。

学员:老师能否谈谈美国虎妈的事,这算不算情感忽视?

J:如果是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健康,伤害了孩子,我认为可以构成情感虐待。有些孩子可能会喜欢这种养育方式,认为其很有价值,但另一些孩子可能会觉得这种教养方式会使自己内在的声音消失。我想再讲一句关于中国人重视男孩轻视女孩的现象。一个小女孩无法改变自己的性别,性别是她的一部分,这是她之所以是她的根本。若父母重男轻女,就是在贬低小女孩无法改变的事实。她无法让自己变成男孩,她只会感到自己很糟糕,感到自己不可爱。

学员:老师如何看“棍棒底下出孝子”?

J:我不认为棍棒底下能出孝子。这可能构成虐待。孝顺和连结,比起孩子害怕父母,孩子在爱父母的情况下,会做得更好。感谢大家提供上述例子。

现在我们来讲躯体虐待。

好的父母和照顾者,也会因为孩子的行为体验到挫败感,这是生活中的现实,即使是能够与孩子保持同调和受教育程度很高的父母,也是一样的。

我下面讲的一些内容,可能会涉及中国传统教育的内容,但我想分享我的观点和美国人的观点。处理在养育孩子过程出现的无法回避的愤怒情绪,是照顾者需要学习的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定义躯体虐待的一个关键点是看照顾者是否越界,即是否把愤怒付诸行动,是否在愤怒中伤害了孩子或者对孩子施暴。换句话说,有愤怒的感觉没有问题,但如果把愤怒付诸行动,伤害了孩子,就越界了,就有问题了。

虐待在人际连结中有多种呈现模式,即使传统上某种连结方式被认为是恰当的,也仍然是虐待。美国“全国儿童的创伤压力网络”对躯体虐待做了一个宽泛的定义:躯体虐待是指任何一种来自照顾者的导致孩子受到伤害的行为。躯体虐待是虐待的一种形式,是照顾者非过失地故意伤害孩子。虐待行为包括用棍子、手、皮带或其他物品殴打孩子,包括拳击、踢、摇晃,抛掷、刀刺和伤害性窒息。

认为很少有人会对孩子进行躯体虐待,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在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报告的躯体虐待的案件数量相当多,但实际发生率很可能更高,因为很多虐待的案件是不会被报告的。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无论种族、社会和经济背景,都有被躯体虐待的风险。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4~7岁的孩子、12~15的孩子,被躯体虐待的风险是最高的,而很小的孩子最容易受到严重的躯体伤害。

现在我想讲一下中国的数据。2005年,全国妇联做了一个调查:在3500个受访的中国大学生中,几乎一半的人报告说曾经受到躯体虐待。三分之一的人报告说曾经被照顾者拿东西打。这个研究显示,学校的体罚也被认为是合适的。所以,不仅是父母,老师和教育者也会虐待孩子。报告最后指出,一个人童年遭受过虐待和这个人成年后酗酒、暴力和自杀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

躯体虐待不仅伤害孩子的躯体,还会让儿童感到无助、无力、敌意、羞愧、想攻击别人。躯体虐待也会使孩子长期处于焦虑或者抑郁状态中。这些情感部分的内容让孩子感到自己受到照顾者的背叛、拒绝和冷漠对待,而照顾者本来应该是他们可以完全依赖的、能够提供爱、支持和情感回应的人。正因为如此,躯体虐待对孩子来说永远会有心理上的意义。躯体上的伤疤会愈合,但心理意义上的创伤却具有持久性。也正因为如此,躯体虐待会破坏被虐待者对人的信任,而信任是人际连结的基础。假设应该爱你的人虐待你,你还会对陌生人或其他人有什么指望呢?

我想补充一点。躯体虐待会引发孩子的防御,促使他向攻击者认同。如果孩子认同虐待自己的照顾者,那么,孩子可能对自己和别人都表现出攻击性。对自已和对他人的负面感觉会让孩子感受到的压力水平升高,使孩子更难,而不是更容易,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这种有能力永久存在的负性循环会逐渐影响到孩子和其他人的连结方式,并造成持久的后果。

父母为孩子树立了强有力的行为模板。如果父母可以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愤怒,他们就是在教孩子一些可以伴随孩子一生的重要技巧。如果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合作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就是在给孩子赋权和培养孩子的复原力。如果父母的行为模式是把暴力当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就是在教孩子反社会行为,而日后要让孩子放弃反社会行为,可能需要很多年。

我举例说明什么是合作式解决方式。这个方式来源于我外孙女和我女儿。我外孙女现在2岁半。我女儿和外孙女都很会用语言表达自己,但是我这个小外孙女有时候还是会不开心。最近有一天,我女儿和她丈夫晚上要出去,只能把小外孙女留在一个朋友家。他们走得早,没有机会哄她睡觉。我小外孙女很难过。她想让她妈妈哄她睡觉。我女儿问我外孙女:你能否想到什么方法可以让情况变得好一些?她是在让我外孙女想想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我外孙女想了一会儿说:我想让你走之前和我说话,把我哄睡了。那会让我感觉好一点。我女儿说:那意味着你要提前上床睡觉。我外孙女就说那没有关系,我可以早点上床,我就是想让你哄我睡觉。然后她们就那样做了。我女儿让我外孙女自己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我外孙女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来自她的内心。我认为这对她的成长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中国和美国,躯体虐待这个问题因文化而异,所以,我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学员:我的一个来访者,在读书时经常会因为成绩不好或是早恋请家长。她感到很害怕,因为妈妈每次去学校都会哭,她觉得都是自己的错,自己对不起父母。她现在是抑郁症。这样算是情感忽视吧?

J:愧疚引发的行为可能是一种情感虐待。如果家长试图让孩子感到愧疚或羞耻,或者就想利用愧疚或羞耻来控制孩子,可以考虑为情感虐待。但这位妈妈每次去学校都会哭,我不知道她是故意用哭让孩子难受,还是因为她自己感觉很糟糕而哭,很难说这位妈妈的哭泣属于哪种情况。

学员:关于负性循环,老师可以多讲一点吗?

J:我的意思是当孩子被虐待时,他们会认同攻击者,会感觉自己很糟糕、很受伤,于是,他们可能会攻击别人和自己,并因此感觉更糟糕。这样的孩子不可能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因为他们攻击别人时,会导致更多的负面后果,他们会因此感觉更糟糕。这样他们就会经历负面循环,而这种负面循环是有能力永久存在的。

学员:什么样的频率的躯体伤害算是躯体虐待,还是只要有过躯体伤害都是躯体虐待?

J: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回到前面的内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情景都具有独特性。同样的行为,对一个孩子而言是虐待,对另一个孩子可能就不是。但是我们还有一些普遍的指导原则:如果躯体虐待的强度高,有足够的创伤性后果,一次就构成虐待。如果虐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多重的、持续发生的,那就是躯体虐待,并且可能是非常有害的那种。间于二者之间的行为,要依虐待的性质、孩子的敏感程度、性格特点、情境而定。如果孩子的家庭环境是一个有爱和尊重的环境,那么,某一次父母因为压力过大而打了孩子一个耳光,这个耳光就不一定像那些一贯性地、经常性地打孩子耳光的行为那样构成虐待。

学员:如果在给孩子几次警告后,孩子还是犯错,这时打孩子的手或者屁股,算不算躯体虐待?孩子长大后能不能理解父亲?

J:在较大程度上,这还是得取决于家庭的背景:取决于孩子,也取决于父母虐待孩子的方式。如果孩子受到几次警告之后,还不听话,这一定是有原因的,父母需要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问题。有时候孩子会故意引发父母的虐待行为,因为这也许满足了他们与父母连结的需要和被父母关心的需要。生活在这种情形中的孩子,可能宁可选择被躯体虐待也不愿意被情感忽视。这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情境、虐待行为的性质、虐待的目的,孩子的敏感度等因素。然而,我认为,给过孩子警告这样一个事实并不能把家长躯体虐待孩子的行为合理化。还是那句话,当时的情境很重要。

学员: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情感忽视/虐待,这是真的吗?经历过情感忽视/虐待的人在成年后的生活中会有哪些表现?

J:有关复合的成长型创伤的数据显示,我们中间大约有80%的人会在成长过程中经历复合的成长型创伤,这个数据也适用于情感、躯体、性方面的创伤。我们中间有20%的人是幸运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若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治疗,这几种形式的虐待给孩子造成的后果会一直到持续到孩子进入成年期,事实上会给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

受虐待受到的影响会被个体带进自己的生活,成为框架的一部分。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使我们能够学习并使用生活中的经验来处理受虐待造成的某些创伤,比如,成为父母对一个受过虐待的孩子来说可能是能够改变生命的体验。父母可能愿意给孩子提供他们自己小的时候没有得到的,但却是非常需要的东西。然而,虐待和忽视通常会使个体自动地、下意识地设定与自己和与他人的连结方式,一生都不会改变,特别是当虐待发生在孩子生命早期,会使得把虐待内化、与虐待作情感连结,以及把虐待的性质无意识化的解决虐待的方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变成自动化和更强大了。虐待造成最坏的结果是,孩子产生了强大的、很难改变的情感上的信念,比如,我是一个坏孩子,我是女孩我没有价值,我无法与别人竞争,我不可爱,这些信念会影响我们与朋友、配偶、伴侣、孩子的关系。

现在可以再回答一个问题。

学员:有些家长看了心理学书籍、参加培训后,对孩子几乎没有表现愤怒。孩子似乎觉得表达愤怒不对,这是情感虐待吗?

J:我不想贴标签,我不好说这是不是情感虐待,但我认为有时候父母的攻击性过强,无论是情感上的还是身体上的。我想你也可能走向另一端。我不会说攻击性不够、但是你隐藏攻击性在某种情况下对孩子也是有害的。孩子需要知道家长什么情况下会生气,这很重要。这会给孩子指引方向,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适当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适当的。同时,看父母是否表达愤怒,你就能知道孩子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否被允许有愤怒。如果父母禁止自己愤怒,并且完全不表达愤怒,孩子就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感受到的愤怒。孩子们会觉得自己像是来自另一星球的怪物。我想,允许我们表达内心正常的愤怒,让孩子知道他们做了什么会让你感到愤怒,并听到孩子的反馈,是一件好事。但要注意的问题是,我们不想让我们的愤怒失控而在心理上或者在身体上伤害到孩子。

下课的时间到了。

收 藏】【打 印】【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