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稿版权归Janet Bachant所有。仅限付费学员内部交流。严禁外传,违者将被请出学习群且不退任何费用!
中文逐字稿整理:罗平莉 听译校对:陈敏
欢迎大家回到创伤和发展的讲座。今天我们讲复合成长型创伤,重点讲情感忽视。我把复合成长型创伤的内容分成数讲,因为它很复杂、有多面性、也很普遍。据估计人群中大约有80%的人都经历过复合成长型创伤。
作为今天讲座的第一个部分,我先复习一下复合成长型创伤的几个要点。
我在今年6月的预习课中讲过关于基因和我们最早的人际互动的影响之间的关系。我们在生命早期关系中的经历建构和形成我们成年后看待世界的方式。心理上的体验,并不是由基因或者环境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基因与环境互动决定的。基因影响我们对他人做出反应的方式,与他人的连结影响基因的表达方式和内容。早期关系层面的创伤会非常深刻地影响人类大脑的组织结构。
事实上,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是基于这样一个理解:早期的经历,特别是早期经历的创伤对我们后期有重大影响。我在预习课中谈到的内容之一是人际间的事件带给我们的影响,比我们能意识到的要早很多。虽然很多人都认为,婴儿的全部需要就是吃吃睡睡和有人给换尿布等,但实际上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可能是孩子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足够好的依恋与孩子情绪健康的源头紧密相关,也与孩子的学习能力紧密相关。能否发展出灵活性、情感调节、社交连结、认知功能、智力发展和心理整合的能力,都和孩子最早体验到的人际连结的质量紧密相关。这些早期的岁月,也是孩子建构创伤和防御的基础的岁月。我们可以想到两类同时发生在孩子生命早期的事情:一是实际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件,二孩子因此发展出的应对模式。
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在婴儿期的较长时间内需要完全依赖照顾者。虽然由于进化的原因,孩子天生会有一些方法让成年人去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孩子不仅需要成人在生活上照顾他们,也需要成人在情感上与他们同调,以及帮忙建立规则。事实上,我认为身体上的需要很重要,情感上的需要更重要。情感层面的同调对孩子的发展很有必要。若情感层面的同调被忽视,即使孩子的身体需要被很好地满足了,孩子依然会觉得痛苦。
孩子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会感觉到痛苦?这个痛苦会不会严重到形成创伤?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生理层面的因素,如孩子的性别、对焦虑的耐受能力、复原力;创伤的严重程度、持续的时间长短;是否存在能减轻创伤带给孩子影响的社会因素,比如是否有关心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兄弟姐妹;伤创在心理层面对孩子意味着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创伤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对不同个体来说,生物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决定因素都是不一样的。
我想提醒大家,我们在前面讲过,我们的右半脑和左半脑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这是一个生物层面的因素。你们一定记得,人的右半脑是最先发挥作用的,而左半脑要很多年才能发育成熟并发挥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早期的人际互动,最开始是右脑对右脑的沟通,即婴儿的右半脑和妈妈或者照顾者的右半脑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这些互动的无意识神经地图被双方共同创造出来。这些神经网络最后变成了一种预设的组织模式,指引着个体的行为或体验,特别是孩子或者当孩子成年后,当他处在一个巨大的压力或再次被创伤的情境下,这个模式就会自动运行。
我讲过复合成长型创伤是孩子在早期人际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经常的情况是,它就像高血压,是一种安静型的功能不良,几乎没有可识别的标志。我发现van de Kolk关于创伤的定义是非常有帮助的:你没有办法容忍你知道的或者你看到的事情。我加上一点:你没有办法去感觉你感觉到的东西。复合成长型创伤存在于人际间,包括多重的、持续的、对成长不利的负面体验,比如,情感忽视和虐待。
通常,复合成长型创伤也经常包括丧失。我曾讲过童年期体验到的灾难都和丧失有直接的关系。创伤是由一些个体无法预料、痛苦而又无力解脱的事件发展而来。因为孩子非常依赖家庭成员,童年期的负面体验就成了成长型创伤的孵化基础。
我们下面具体讲情感忽视。在我讲情感忽视之前,关于这个主题,大家有问题要问吗?
那我们讲情感忽视。孩子年龄越小,就越容易被情感忽视和虐待淹没。这是一个事实。孩子需要情感连结才能成长和学习。对情感忽视的理解,也许从相反的角度,即从情感连结的角度,会更容易理解。情感的连结包括与孩子的需要连结,同时也要对孩子的需要做出反应。
情感的连结,包括照顾者有能力看到跟自己互动的小人是否饿了、困了、冷了、该洗澡了,也要有能力理解孩子对情感连结和安抚的需要。在这儿我想强调,情感连结和身体需要同等重要。婴儿需要感受到来自爱他们的照顾者的温暖,在他们感受到害怕时来自照顾者的安抚,以及照顾者帮助他们调整他们自己无力控制的情绪。当情感需要没有得到持续稳定的满足时,我们可以说这就是情感忽视。请记住,我们都会时不时地在情感层面忽视我们的孩子。但是,这种普通型的忽视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学会处理挫败感、学会照顾自己的需要、借此了解自己在困境中的生存能力。当忽视现象是多重的、长期的、持续较长时间的、对成长不利的,情感忽视就发生了。
情感忽视是多次发生的、长期的,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出现的原因很多,很多情境下都可能出现。比如,在孩子还没有能力独处时让他独处;因为性别原因不被爱,比如父母想要男孩儿却生了女孩,或者父母想要女孩却生了男孩;因为孩子的长相、肤色或者眼睛的形状,或者任何让父母觉得孩子不可爱的想法,即使父母没有说出来,也都会被传达到孩子那里。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沟通并不一定是语言层面的,不用说出来,信息也会通过右脑对右脑的传递,从一个人的情感中心到达另外一个人的情感中心。情感创伤还会发生在自恋型父母的孩子身上。这样的父母不能理解孩子、不能看见孩子的需要,不能在情感层面对孩子做出反应。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别的情感忽视的例子?
学员: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打架。
学员: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抚养。
J:先说第一个例子。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并且对孩子来说甚至可能会是创伤性事件。当然,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打架,对孩子而言会不会变成创伤性事件,取决于事件的强度和事件持续的时间长短。在有些家庭中,父母打架和争论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体验到的愤怒是正常的。只要强度不大,不一定会让孩子产生创伤性体验。共同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数时候是困难的,父母之间会有吵架和争吵。但是,对那些强度大的争吵和打架,而且是当着孩子的面,可以考虑为对孩子的情感忽视。因为看到家庭成员之间没有情感互动,对孩子而言也是很难的事。孩子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会以为自己是不正常的,以为自己哪里出问题了,因为他能在自己身上感受到愤怒的情绪,他是有情感需要的,但他在其他家庭成员身上却看不到这些情感。这里的关键是父母保持情绪的节制,不能太强烈,不能太僵硬,也不能没有情绪,同时也要保持情绪的平衡和情绪的诚实。
再说第二个例子,就是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抚养。这是创伤性事件还是情感忽视,取决于很多因素。因素之一是爷爷奶奶是否和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住在一起。
我理解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就是请父母,特别是男方父母,到家里来帮忙带孩子。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会遭遇什么创伤。但是如果爷爷奶奶住得非常远,父母把三、四岁的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抚养,孩子就会体验到丧失客体爱的痛苦,因为孩子是很爱父母的,这种丧失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为什么父母把那么小的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抚养,三岁的孩子没有办法理解其中复杂的和现实的原因。孩子只知道他被丢下了,他失去了他所爱的父母。52:50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找原因。我们前面讲了心理决定因素,决定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层面的决定因素,这个孩子就会想父母为什么离开我。典型的情况是,孩子会认为是自己的错、自己不够好、不够可爱\不是男孩、不是女孩儿……等等,孩子会用自己的想法来找丧失客体爱的原因。
如果爷爷奶奶和蔼,爱孩子,如果父母也想办法经常和孩子联络,比如经常通过视频或互连网与孩子见面,就可以缓解孩子感受到的情感忽视。但是,失去了主要的客体对孩子而言还是很难的,因为父母是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又养了你一段时间的人。
大家还有问题吗?
学员:父母间不是激烈争执吵架就是冷战,这是情感忽视吗?。
J:是的。父母冷战和热战对孩子的影响是一样的。那些认为孩子不会注意到父母的沉默的观点根本就是错误的。孩子会注意到这一点,而且会因此受到影响。1:00已经有一些研究清楚地显示,两、三岁左右的孩子,我想是三岁的孩子就能够区分妈妈的微笑是真的还是装出来的。所以孩子当然能区分愤怒的沉默和正常的沉默。事实上,愤怒的沉默也许会教会孩子主动切断与自己的感觉,而要把情感方面秘密隐藏起来,是很难的。
大家还有情感忽视方面的问题吗?
学员:妈妈难产,认为是孩子给自己带来了厄运,这会造成对孩子的情感忽视吗?
J:是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情感忽视的例子。如果妈妈误以为孩子是自己遭遇厄运的原因,她就会把孩子和厄运联系在一起,孩子就会感受到这一点。孩子需要被爱的能力就会受到忽视。这个意思是,如果妈妈认为孩子伤害了她,孩子是会通过某种方式感受到这一点。这些体验并不一定要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只要被孩子感觉到,信息就被接收到了。
还有问题吗?
学员:分裂样的父母是什么样的父母,他们会对孩子有情感忽视吗?
J: 是有可能的,特别是如果孩子并不像父母那样属于分裂样人格的,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觉得很多时候父母忽视了他的情感需要。
学员:母亲产后抑郁会产生情感忽视吗?
J:嗯,这取决于这个家庭能给母亲提供什么样的支持。比如,爷爷奶奶在妈妈抑郁期间代为照顾孩子,这样妈妈就有可能从抑郁中走出来,自己照顾孩子。但如果母亲抑郁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对孩子不感兴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情感忽视。
学员:家中有其他孩子生病或者父母很忙呢,这种情况会出现情感忽视吗?
J:是的,这些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孩子出生在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在家中其他孩子生病期间,这个孩子没得到他需要的足够的关注和同调,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出现情感忽视。实际上,我见过这样一些因为兄弟姐妹生病需要父母全力照顾而因此深受影响的孩子的案例。有学员提到父母很忙,比如忙于工作,我想补充一点,我见过这样的案例:父母很爱对方,他们可能并不太想要这个孩子,他们忙着互相爱对方,孩子对他们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这种情况下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情感忽视。但是,我认为也许在当今世界,父母的时间被电话和工作占据着,他们用这样的行为清晰地告诉孩子:工作是优先事项,智能手机是优先事项,而孩子不是优先事项,这对孩子而言也是情感忽视。我在纽约大街上老是看到情感忽视的例子。父母一直在用手机打电话,孩子在手推车里努力地想吸引父母的关注,但父母的注意力完全被手机占据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说,我并不是那些提倡要把孩子当成生活的中心,或者家长做决定时孩子必须是决定性因素的激进的心理学家。我认为适度的挫折体验对孩子是重要的,但当你跟孩子互动的时候,你在情感层面上一定要在场。如果妈妈要打电话,告诉孩子你要等我打完电话,或者跟别人谈话时,告诉孩子你要等我谈完话。这样做没有问题,甚至对孩子是有益的。但是,之后要把注意力转回到孩子身上。
我讲两个案例,关于不同类型的情感忽视。第一个案例的病人叫珍妮。她是家里的大孩子。珍妮的爸爸是律师,妈妈是漂亮的家庭主妇、珍妮的主要照顾者。妈妈经常处于抑郁状态,经常躺在床上好几个小时,无法照顾孩子。珍妮就是那个我谈到过的在911事件之后对政府很愤怒,认为政府睡着了的那个病人。珍妮的妈妈还有一个性格特点,就是会愤怒。珍妮不知道是什么导致妈妈陷入不可控的愤怒,那些突然爆发的、非常恶毒的、也是非常可怕的愤怒,即使珍妮只是目睹者。
幸运的是,珍妮的妈妈非常爱孩子。在珍妮的记忆和自由联想中,在她生命的头两年,她很可能因为妈妈很爱小婴儿的特点而获益。比如,珍妮现在也是母亲,她能对她儿子的需要保持敏感,能在情感上回应儿子。珍妮和我一点点的拼凑出她早期生活的画面,在那个画面里,妈妈跟她的连结显示了三个并存的特点:不在场、极其暴怒、有时候温柔。珍妮二十个月大的时候,她弟弟出生了。虽然她对那段生活没有意识层面的记忆,但是,她和她弟弟在现实生活中的竞争、她的自由联想以及她对她妈妈是怎么和她的外孙连结的观察,都指向这样一种可能:在情感上,自从弟弟出生后,珍妮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样被扔掉了,弟弟变成了那个小宝贝,获得了妈妈所有的关注,珍妮被抛弃在了一边。
1:25我们能从上述不完整的简短描述中看到的一点是:我们在探索任何病人的成长史时,都要记住病人的人际情感连结的范畴是很广的。就珍妮而言,当妈妈处于抑郁状态只能躺在床上时,珍妮的情感被忽视;当妈妈对她发脾气时,珍妮的情感被虐待;在弟弟出生后,珍妮在心理上被抛弃。同时,珍妮也有一些时候是得到过父母足够好的照顾的。我们既要指认出她那些有问题的体验,也要指认出她这些好的体验。二者同样重要。作为治疗师,我们不想掉入全盘接收病人告诉我们的关于她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的成长情况的陷阱中。我们一定要记住,每一种理解都是不全面的。任何特定时间内,我们从病人那人看到和听到的,都不是全部的故事。即使虐待是很高频次的,我们都要想到这样一种可能性:总会有些时候父母是给了孩子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很重要,因为病人在很多方面无意识地内化了自己的父母,如果我们相信病人认为父母没有一点优点的观点,我们不仅参与到病人的那种具有分裂特点的原始思维里,我们还谴责了病人认同父母的那个部分。无论父母有多么糟糕,我们都要为正向的认同留下空间,对于为连结建立更好的基础,这是有价值的。病人经常会因为与父母的连结方式而感到痛苦。如果我们能看到过去的复杂性和父母的局限性,就有利于病人的疗愈。
回到珍妮的案例。她以往与人的连结,特别是与妈妈的连结,具有渴望与通常她得不到的人建立连结的特点。在我们工作的早期,她约会的男人,总是带有她与妈妈连结模式的特点。这些男人有一个共点:有吸引力但基本上在她需要时不在场合,并且在关系中逐步呈现虐待她的倾向。经过我们的工作,她逐渐识别出这种人际连结方式,开始和能在她需要时在场的男性约会,后来她选择了一位比她以前约会的男人更能在她需要时在场的男人。她跟这个男人结婚生子。刚开始她对自己的选择挺满意的。她丈夫是个好人,没有虐待倾向,对她和婚姻都是忠诚的。1:38但是,随着岁月流逝,珍妮开始注意到丈夫在情感连结能力方面有限。他或许有阿斯伯格综合征,也或许他在情感层面像她妈妈一样受限。
珍妮提出了分居,并从分居走向离婚。这种疗愈模式,即病人逐渐学会选择那些合适的客体的模式,也可以在其他病人身上观察到。珍妮选择作她丈夫的男人,当然比她开始治疗前选择的男人要健康得多,但是随着她心理上的不断成长,她对丈夫的幻想被现实生活中的连结模式所取代。她觉得情感上她体验不到以前那样的满意度了。当时,珍妮正在发展她在情感连结上的能力。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她发现她想要获得比她能在丈夫身上获得的更多的情感连结。
我想把珍妮的和爱德娜的个案对比一下。我讲完爱德娜的成长史之后你们再提问。开始接受治疗的时候,正爱德娜在攻读社会工作的硕士学位。她的成长经历充满了创伤和虐待。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爱德娜体验到的情感忽视,并不是我们通常会注意到的忽视。1:44在成长过程中,爱德娜和很可能患有双向障碍而未得到治疗的专横的、像暴君一样的爸爸一起生活。爱德娜的移情期待显示她生活在一个有敌意和有攻击性的世界。这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追溯到她在生命的早期与虐待型的爸爸之间的互动。但她和妈妈的关系也对她形成自己生活在一个敌意世界的认知有影响。爱德娜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母亲对她的照顾是全身心的。她不断安抚爱德娜,告诉她如何建立朋友关系,以及如何参与到她向往的社会生活中去。爱德娜的妈妈本意是好的,她想帮助她的女儿,但她帮助女儿的欲望带上了她认为帮助和连结就是融合的浓重色彩。爱德娜很快从妈妈那里了解到,她只有同意妈妈的观点、与妈妈的感觉融合,才能够获得妈妈的爱和认可。1:49慢慢地,她清楚地意识到,妈妈对她的想法、情感、需要和欲望毫无兴趣。 妈妈通过融合的强烈要求与女儿连结,并把这种连结模式带到她与女儿的关系中。期待自己的孩子会或者应该和自己融合在一起,就是情感忽视的一个例子,因为父母不能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从情感层面来说,孩子的真实自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父母通过有色眼镜来理解和看待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独特性被模糊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爱德娜的内心有着很多不能跟自己情感连结的禁令。爱德娜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敌意世界的观点,部分是被妈妈对她的情感忽视决定的。妈妈不能珍视和欣赏爱德娜,她只是把爱德娜看成是自己的克隆体。一个要求你把自我抹掉的世界,的确是一个敌意世界。所以,虽然爱德娜的母亲爱她、照顾她、给她很多关注,在她成长过程中,她仍然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敌意世界里。去看自己的感受、信念、想法,在很长时间内对她来说都很难。做别人让她做的事情,根据妈妈的需要去做,犹如她的第二天性。
1:55因为她和爸爸的关系是如此虐待性的,爱德娜花了很长时间才能自在地审示她和妈妈的关系。在与妈妈的关系中,爱德娜的确感到自己是被爱的,但即便如此,在和妈妈的关系中,她的情感是被忽视的,这种忽视体现在她的独特性被忽视了。我和爱德娜的工作聚焦在给她提供支持,即使她反复地问我她要怎么做。这并不是总是容易的。因为请求像她妈妈以往对待她的那样告诉她怎么做的诱惑持续呈现。但是爱德娜逐渐变得越来越能够主张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信念。
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但是很有必要,因为她需要一个支持性的连结,不仅是在移情层面,也在和自己的情感连结层面,通过上百次,如果不是上千次的话,这样的互动,来帮助她发展出一个新的神经回路,使其能够与她那架运行良好的机器进行竞争。这架机器是她童年早期自动解决问题的方式。
与很容易被看见的情感虐待不同的是,情感忽视的存在是治疗师必须知道并且要寻找的,以便把识别其造成的深远的后遗症作为治疗工作的一部分。帮助病人看到自己情感被忽视的部分,常常被病人的羞愧感所阻拦:为自己没有好到值得父母的爱而羞愧,为父母也许是对的感到羞愧:如果自己能成为父母期望的人,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为自己是自己而感到羞愧。
今天时间不够了,没法回答大家的问题。下次课,先让大家就关于情感忽视这个问题提问。现在就请把你们的问题写下来。我们下周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