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吴知力接受台州日报专访谈阅读
发布时间:2014-06-24 14:02:52  阅览数:8872

 

 

吴知力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咨询师,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台州证道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

  本报记者陈洪晨  

  

  “我看书不是为了收集知识。”说起阅读的目的,吴知力的回答与许多人不同。

  与他探讨了几部文学作品后发现,他阅读的过程,更像一次与作者交流、洞悉写作心情的过程——“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感觉是什么,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自己的情绪。模糊的感受被作者语言化后,读者会从中找到共鸣。”

  “阅读是为了借助作者的感受和体验,来靠近自己的感受。”这一特殊的阅读目的,大约与他的职业习惯有关。

  对他来说,遇见一本好书,如同遇见一位挚友。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吴知力接触了欧文·亚隆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这本书至今在大陆没有印本,只有台版,很少有人看过。正因为读的人少,阅读时仿佛和作者作了一次单向的交流。我知道世界上有人在思考这些问题,这种兴奋感并不因无法与周围的人交流而减少。”

  “这本书讨论自由、死亡、孤独、无意义等主题,对我个人的自我了解以及职业生涯都有很大的帮助。”时隔十余年,他对书中许多内容仍然记忆犹新。

  除了心理学书籍,他平时还看文学、历史、禅修、大脑科学等书籍。“每天睡前都看书,忙到再晚至少也要读十页。”

  阅读,是跟随了吴知力数十年的旧习惯。“小学时喜欢读文学名著;初、高中时把学校周围能找到的,大多是民国时期作者的书,梁实秋的,沈从文的,都买过来通读;大学时互联网仍没流行,接触不到许多书,主要依靠图书馆借阅。”

  大学时读的《挪威的森林》一书,他印象深刻。“觉得世界上居然有这么精彩的小说,但后来读村上春树的其他小说,再也找不到这种感觉。”他说,“作者描写的情感很细腻,呈现出的环境、氛围深入人心,将人物内在空虚、孤独、失落、焦虑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塔拉·布莱克的《全然接受》,是他要推荐给本报读者的一本书。

  塔拉·布莱克拥有20多年担任心理治疗师和禅修老师的丰富经验。《全然接受》从一个治疗师的角度出发,陈述了她作为禅修行者,是如何面对并接纳自己的失败、伤痛与缺乏自我价值的感受;在书中,作者还对客户、学生的案例做了详实的分析与阐释,提供系统化的实修方法,告诉读者如何转化悲伤情绪,重获完整的人格。

  “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化解恐惧、化解内在的冲突和情绪,如何保持正念与自我觉察,对我个人成长以及处理来访者带来的负面情绪很有帮助。”吴知力说。

  该书适合所有的成年读者阅读,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更全面地了解人性、认识自己,在面对巨大的压力和心中潜藏的恐惧时,用有效的方法化解,由此让人生充满希望与生机。

  从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到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心理励志类书籍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读者追捧。但吴知力认为,书上的内容未必适合每个读者。

  “例如成功学的书,往往告诉你怎样做是好的。这类书适合心理功能较好、内在情绪稳定的人,他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但绝大多数人心理功能并不那么强大,某些建议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强行去模仿又得不到书中所述的效果时,反而会带来挫败感。再如时间管理的书,假如你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你根本做不到按时做每件事,硬要照搬反而会产生强烈的无力感。”

  “就像一个身体虚弱的人模仿武功高强的人练九阳神功,结果走火入魔。”吴知力开玩笑说。他想提醒广大读者:阅读心理类书籍,切勿生搬硬套。

收 藏】【打 印】【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