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课堂
峰终定律:总把好吃的留到最后?
作者:Ben Y. Hayden  发布时间:2013-05-17 17:00:19  阅览数:992

有时,当你开始思考一个心理学问题,你会注意到世界的一种模式,并意识到其实还有很多被忽略了的未解之谜。有时你也会发现有某种思路贯穿其中。 

为什么一个体操运动员把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动作留在整套动作的最后?
为什么烟火设计师把大的爆破放在最后?
为什么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总是最有力量的?
为什么栋笃笑演员(类似单口相声)喜欢以他们最给力的段子结束表演?
为什么电影的高潮在最后上演,而不是开始?
为什么我们最后吃甜点?
为什么体育电影和纪录片倾向于到最后时刻才分出胜负的竞赛? 

其实我也不知道答案。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可能与之有关的心理学现象——“峰终定律”。 

思考这个问题:当我们回首过去的一些事件,我们如何评估它是否快乐?更具体一点,想象你去年迪士尼乐园的旅行,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程度如何?你会再一次去吗?又或者你会再次去两年前去过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吗? 

作为心理学家,我们几乎不知道你对这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可以想象到的最简单的过程,就是测量你整个过程中的平均幸福水平。但你或我或其他人,都不是这么做的。 

相反,我们会回忆旅行中的几个或好或坏的关键时刻,归纳出由他们产生的平均幸福水平。 

“峰”即是最大强度的时刻;“终”即是我们旅行时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我们也可能采用另一些突出的点(意为我们记忆中突出的片段)。但我们就是靠这些突出的事件点,去评估整个活动。而测量结果的好坏,决定了我们是否会再次参加这个活动。 

“峰终偏好”是诺贝尔奖得主 丹尼尔·卡尼曼 关于非理性偏见的综合终身研究的一部分,但它并没有如损失规避,前景理论,双系统理论一般出名。即便如此,我仍然觉得是时候让它拥有名望了,或者至少是一种关键的考验。不然,有什么其他的现象可以解释山核桃派的出现时间,《人猿星球》中的自由女神像,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赞美诗呢?(这些都是在事件中最后呈现的) 

译者:qingdai0221 文/Ben Y. Hayden

收 藏】【打 印】【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