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两性关系
“80后”离婚:敲响谁的警钟
作者:吴知力  发布时间:2012-03-13 12:25:01  阅览数:2244

 离婚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它就会在众多的话题中脱颖而出。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顷刻之间就灰飞烟灭。所以有句话说:相爱容易相处难。

  上期婚恋版关注的“80后”离婚话题,在编辑部就引起了热议。也许因为我们都是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们婚姻美满、家庭幸福,所以反思、反省,讨论、争议。

  曾经问过父母,是什么让他们吵吵闹闹中就这样过一辈子,母亲只是无所谓地说一句:别在婚姻中老盯着别人家的锅盖看,应该知道,家家的锅底都是黑的……

  是啊,在婚姻中懂得放手的人找到了轻松,懂得遗忘的人找到了自由,懂得关怀的人找到了幸福。在婚姻中不断学习成长的人,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爱情,并拥有幸福。

  婚姻不仅是个人的爱情故事

  中国的离婚率逐年递增,而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婚龄在5年内的离婚案件中,“80后”人群的离婚案件占55.2%;“70后”人群的离婚案件占32.8%;“60后”人群的离婚案件仅占7.2%。

  有专家把“80后”闪婚闪离的“罪因”归结为:缺乏宽容、经济依赖、家务低能、婚姻基础脆弱及双方家庭的介入等。我把这几条指给我的“90后”的女儿看,她完全质疑。她说:“缺乏宽容?我不认为‘70后’、‘60后’或者‘50后’就更宽容,他们不离婚不一定是更宽容,也许是因为更能忍耐;婚姻基础脆弱这一条也站不住脚,过去包办婚姻,连面都没有见过,也没有几个离的,现在再闪婚也都是自由恋爱吧。”

  女儿更认同媒体中这样的说法:“80后”接受了比父辈更好的教育,经济上更独立,自我意识强烈,对生活的自由度选择更多。

  虽然说离婚率上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虽然我们的社会对离婚越来越宽容,愈来愈尊重个人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力,但持续走高的离婚率以及随之给当事人和家人带来的伤害、不安,还是让人心情复杂,为之担心。正如《定终身》这本畅销书中对婚姻的一句经典解读——“婚姻不仅是个人的爱情故事,也是最严格的社会和经济契约。”

  这些“80后”,离婚后怎么办呢?婚还是不婚?重起一段,是否就能恩爱幸福相伴相随?而且将来我们的“90后”呢? 他们的婚姻会往何处去?

  其实我们之中的大多数对美好婚姻依然怀抱理想,就连我的“90后”女儿,虽然她说,她不会固执地去守一份已经很不合适的婚姻,她要守的是她的生活理想。但她也爱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童话。社会还是期待人们更平和地生活在一起,更慎重地对待婚姻,并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来挽救婚姻。

  由于我国自2003年开始实施的新《婚姻登记条例》,使离婚更为简化方便,从客观上助推了速离人数的增加。因此,业界人士提出一个试图挽救的途径,就是在法律层面设一个冷静期,使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更趋现实和理智。国内有些地方的民事审判中就出现了“婚姻考验期制度”、“离婚风险提示制度”等,为剑拔弩张的问题婚姻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让感情尚在只因一些小事而赌气斗狠的小两口不至于分道扬镳,让感情确已破裂的怨偶不要酿出祸端,让离婚案件当事人重新分析彼此过错原因,最后作出最佳选择。

  为了使离婚不那么容易,目前很多国家正在将离婚程序设计得越来越复杂。比如说:美国办理离婚一般要花一年,印度是半年,韩国政府则在实施“离婚熟虑制”,也就是向法院申请离婚,法院不会立刻办理,而是给一定时间要求夫妇两人重新思考,一般有子女的家庭是3个月,无子女的家庭是1个月。而美国政府目前也在推行一个叫“健康婚姻”的计划,鼓励人们在选择离婚前,去参加婚姻咨询和培训。

  说到婚姻咨询,人们通过像《史密斯夫妇》这样的外国电影,或者明星麦当娜拯救自己婚姻的故事,了解到西方国家有一个特别的职业,专门帮人解决婚姻家庭问题,叫做“婚姻家庭咨询师”。最近,我在一个火爆的电视征婚节目中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其中一位在国外工作的男嘉宾,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场上的24位女嘉宾一听说他的职业是作离婚咨询的,就全都灭了灯。其实这位男嘉宾的职业可能就是婚姻家庭咨询师,在国外,这种职业受人尊重,收入很好,只是在我们这里还显陌生。据说,在很多国家,平均300个到500个左右的家庭,就有一名“婚姻家庭咨询师”。近几年我国也出现了这一新兴职业。处在婚姻中的双方有可能缺少修复矛盾的意识和寻求救助的渠道,而婚姻家庭咨询师提供的服务,或将缓解当事人社会上、心理上、行为上的压力,有助于当事人理清思绪,冷静地处理婚姻家庭问题。有专家称,婚姻家庭咨询师的出现,使得社会救疗成为可能,这也是挽救婚姻的一种途径。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家庭婚姻出现问题后,还是倾向于选择非专业的支持,如依赖亲友的出谋划策,去找婚姻家庭咨询师的恐怕不多。也许年轻的“80后”们,会接受并愿意求助于“婚姻家庭咨询师”,但不知道我们目前的“婚姻家庭咨询师”是否能担当其责。如果他们也简单地给“80后”们贴上“不宽容、依赖、轻率”这样的标签,如此来辅导和帮助“80后”的问题婚姻,“80后”们不一定买账。

  幸福的婚姻不是没有问题的婚姻,而是善于解决问题的婚姻。所以,说到反思的任务,不仅仅是“80后”或者他们的父母有份,我们也不能例外。婚姻不仅关涉个人情感,也关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我们长久都要学习的课题。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婚姻中的体贴和包容都是可贵的美德,不管潮流如何使然,一份亲密的爱情关系都值得好好地珍惜,更何况神圣的婚姻。(朱莉)

  男人,是改变的时候了

  恋爱是有一定期限的。所以,男女之间分分合合是个永恒的主题。

  具体说到离婚,那些“过来人”的眼前,就会出现女人被抛弃后,或吵吵闹闹,或悲悲切切的画面。而今,世事变了,靠工作所得供养自己的女性,特别是和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80后”,在学业、事业、才情、收入等方面都不输同龄的男性,甚至还要更胜一筹,反倒是男性的优势岌岌可危,有些人甚而大惊失色,扬言要“拯救男孩”。

  据调查显示:七成离婚请求由女性提出,这个数字在颠覆我们之前对于婚姻中女性逆来顺受刻板形象的同时,也提醒男性们注意,要正视女性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不断提升的现实,调整和改变对待妻子和婚姻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女性主动提出离婚,反映出现代女性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婚姻于她们而言,不是寻找供养,而是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关注自己的幸福指数。因此,遇到不满意的婚姻,不委屈、不将就、不妥协。

  面对婚姻格局的这种改变,很多男性没有及时做好心理准备,显得措手不及,依然沉湎于男权社会的庇荫下,在被家长和社会灌输的男人气概的自得中,当真把自己看成是比女性更有勇气、智慧和毅力,也更应该事业有成的人。这种虚幻的标榜,在给予他们优越感的同时,也带来沉重的压力,在外征服对手,回家征服女人,事业不可以失败,在婚姻关系中也要掌握主动,压力无处释放,再痛也不能形于色、言于表。

  与此同时,父母眼中的男子汉、要“干大事”的人,自小就和家务活绝缘,洗衣做饭等琐碎的家务,铁定是女人的本分,婚前归母亲,婚后归媳妇,造成了这些男性生活方面的低能。殊不知,在工作上比肩于丈夫的“80后”妻子,对此并不认同,夫妻两人分担家务,你洗衣服我做饭,你担水来我劈柴,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那才叫公平。

  如今,这些男孩陆续组建家庭,与那些已经强悍起来的女孩生活在一起,确实压力很大。而想要像从前那样,职位比妻子高,赚得比妻子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以“外出工作”为由豁免家务劳动,找回过去“当家人”的感觉,就更不可能。同样劳累了一天的“80后”职业女性,娘家的宝贝独生女,呼风唤雨的白领粉领,不让老公伺候着,你就该知足。

  或许是这些改变来得太突然,或许是陈旧观念太顽固,“80后”男性并未做好相应的调整,或者说准备得还不够充分。于是,摩擦不可避免,甚至分道扬镳,而在婚姻变局当中,他们同样失去了前辈们单边享有的“休妻”权力,沦落到被动离婚的境地。

  我们曾经历过依靠体力获取衣食的时段,肌肉发达的男性因此也有了制定规则的权力。可是,现在的我们已经远离了那个为吃饱而奋斗的年代了,女性拥有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方式,不再是被操控的客体,婚姻也不是生存的唯一……

  男人,是改变的时候了。(佟吉清)

  孩子们离婚父母们反省

  近两年“80后”离婚问题广受媒体关注。有专家分析:“80后”离婚率高的原因之一是“父母插手过多”。

  作为在父母包办中长大的独生子女第一代结婚人,“80后”们在婚姻大事上,父母不插手几乎是可能的。那么,父母如何插手?如何不给孩子们的婚姻帮倒忙?这才是我们做父母的所要面对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任何事情都是自我反思的机会。面对“80后”离婚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检视自己,以此为戒,警钟长鸣。

  其实这样的警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我们家里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当我跟儿子亲近的时候,有个声音高叫道:“离我儿子远点儿!”发出声音的是我先生。他总是在善意地提醒我,“离孩子远一点儿”。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在他接触的咨询案例中,有不少年轻人处理不好婚姻关系,跟与父母关系过于亲密,心理上没有“断乳”有关。尤其是母子关系过于密切。

  记得曾经看到一段非常好的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这也是我时常告诫自己的话。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多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又同时明白,那种“纯天然”的爱有时未必对孩子的成长、成熟有利。

  母亲与儿子是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在男孩独立、恋爱、结婚后都会面临挑战和考验。可以说,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恋母情结”的男人在增加;相对而言,“恋子情结”的女人(母亲)也大有人在。

  在谈到爱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很难分清什么是爱,什么是依赖。但是有一种现象我们不得不重视: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依赖我们,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为我们依赖“孩子对我们的依赖”!尤其是女人,更容易“反依赖”。比如到了退休以后,就满眼都是孩子的事情而没有自己的生活。这样做父母不可能不插手、干涉孩子们的生活、婚姻,也就常常会越帮越乱。

  “爱是因为可以依赖,而恨往往来自不能够依赖。”但是,依赖不是爱。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关心他们的前途命运没有错。但是不可越俎代庖。过度操劳和代劳的结果,往往让我们孩子即使成年也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合作精神,甚至是责任感的缺失。

  所以,合格的父母首先是——不让孩子过于依赖自己,同时自己也不依赖于孩子。而希望孩子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做父母的就要学会放手。在孩子成长的阶段,开始学习放手;当孩子们进入恋爱、婚姻、家庭,更是要多提建议、少干涉。即使他们的婚姻出现问题,也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解决问题,而不是遇到问题就逃之夭夭。人生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暗含着我们需要学习的功课。婚姻就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好课堂。

  爱情、婚姻问题看似是两个人甚至是更多人的问题,其实最终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因为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可以充分了解“自我”是如何运作的。

  我个人非常欣赏《与神对话》一书中的这句话:“婚姻确实是神圣的。但原因并非它含有神圣的义务,而是它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机会。”

  的确,婚姻提供给我们的是无与伦比的“自我认知机会”。所以想要幸福,女人不能坐等,不能外求,甚至关注力、作用力不该放在如何经营婚姻上,而是要放在——自我认知上 。(胡杨)

收 藏】【打 印】【关 闭